2本繪本教孩子「金錢」課 原來金幣會「流轉」 金錢教育不止是算錢︳好書推介
發佈時間:14:39 2025-10-26 HKT
有時候,孩子在超級市場裏拿着小籃子,興奮地把各式各樣的零食往裏面放。當提醒他:「記得不可以超過20元!」他總是睜大眼睛,開始精打細算。那一刻,原來金錢對孩子來說,不止是數字,而是他真實面對選擇和取捨的時候。
錢, 在孩子的眼裏,到底是甚麼?是一張能換零食的紙?是一種大人的權力?還是一種能帶來快樂的東西?
兒童繪本推介1:《媽媽,100元可以買什麼?》
《媽媽,100元可以買什麼?》從一個最日常的場景開始。媽媽帶着孩子去便利店,孩子看到甚麼都想買,可是手裏只有一張100元鈔票。要怎麼辦?這正是我們每天都在面對的難題 —— 有限的預算,無限的欲望。

故事裏的媽媽和孩子並不止停留在便利店,而是一路走過不同的商店,每一個地方都是一個新的難題:要買豬肉還是牛肉?要忍痛放棄加價的鮪魚壽司嗎?甚至,不止可以換東西,還能換來一個「機會」?

繪本中兩句非常簡單的句子:「這個才賣100元?」和「這個竟然要100元?」一個是驚喜,一個是嫌貴,背後代表着不同的金錢觀。這些看似簡單的場景,其實都是我們每天在面對的現實課題。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讓我們去思考:錢應該怎麼花,才是最好的選擇?

兒童繪本推介1:《一片披薩一塊錢》
《一片披薩一塊錢》的主角是大熊阿比和鱷魚阿寶,兩位廚藝高手,一個擅長做披薩,一個擅長做蛋糕。起初,他們是競爭對手,各自擺檔,希望生意興隆。可是慢慢地,他們發現彼此需要對方。於是,一枚金幣在他們之間流轉:阿比拿金幣去買蛋糕,阿寶再拿金幣去買披薩。就這樣,金幣在兩人之間來來回回,竟然能在交換的過程中,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這個故事看似天真,但其實蘊含了經濟學最核心的概念。價值不是錢本身,而是每個人發揮所長,透過交換彼此需要的東西,讓生活更豐富。這就是市場,也是自由經濟最單純的樣貌。

金錢教育 不止是算錢
在這兩本繪本裏,有一個共同的核心 —— 金錢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生活裏最真實的選擇題。對孩子來說,金錢教育不是教他們「賺多少錢才算成功」,而是讓他們理解:
- 為甚麼有些東西要放棄?
- 為甚麼有時候要妥協?
- 為甚麼花錢也能帶來幸福?

在《媽媽,100元可以買什麼?》裏,我們練習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做出選擇;在《一片披薩一塊錢》裏,我們則以合作和交換,讓一枚小小的硬幣變得充滿力量。兩本繪本構成了孩子金錢觀的兩個面向,現實的計算和理想的價值。
金錢教育,本質上也是生活教育。因為每一次選擇如何花錢,背後其實都在映照我們如何看待生活。我們會因為買到一個小蛋糕開心,也會因為無法買到心愛的東西而失落。金錢,不是冷冰冰的東西,而是帶着智慧的生活之鑰。
文、圖:繪本童樂 Kadey Jadey

兒童繪本書店
讓繪本成為親子最美好的回憶

相關文章︳2本繪本教孩子學保護自己 「我可以說不!」從共讀開始的身體界線教育︳好書推介
相關文章︳2本繪本了解死亡非終結 從終點開始的生命 給在黑暗中等待的孩子與大人︳好書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