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實踐基督的愛 締造豐盛學習生活│國際學校
發佈時間:12:04 2025-10-09 HKT

國際學校︳豐盛(Abundance)意謂豐富充足,同時具豐富繁盛的意思,也是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CAPCL)新學年的學習主題,校長許陳幹華博士(Cora)表示,將豐盛放諸於學習層面上,別具深刻涵意,全因意念跟學校的校徽互相呼應,也重申宣認CAPCL是一所基督教學校,以基督的愛牧養孩童,使他們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

走入校園,映入眼簾是一幅以樹木托底的白色校徽牆飾,Cora領着記者走前細看。「看見嗎?校徽是一棵樹,這棵樹正正栽種在溪水旁,意念是源於《聖經》詩篇第一篇第二至三節 ——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Cora形容一棵樹能栽在溪水旁,自然有良好的根基與水源,便能按時結果子,樹葉也不容易枯乾。「這正是我們對『豐盛』的詮釋。即使尚未結果,樹木依然茂盛生長。」

紮根良土 長出高樹
作為一所基督教學校,CAPCL非常重視實踐神的愛,也為學生提供學習豐盛生命的穩固基礎,就像香港雖然天氣炎熱,但只要有樹,就能提供遮蔭的地方。「無論何時,一棵樹若紮根於良好的土壤,就能擁有豐盛的生命,也是我們今年希望透過主題所傳遞的訊息,期盼學生在這美好的環境豐盛地成長、接受教育,活出豐盛的生命。」

人生是一段漫長的旅程,Cora深信「愛總比懼怕好」(love instead of fear),CAPCL提供一個愛的基礎,培養學生以愛去戰勝擔心、恐懼等負面情緒,讓學生不為擔心成績才用功讀書,又或因為在意他人眼光而改變自己的想法。「神的話語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教導我們如何以智慧處事。甚麼是智慧?在小學階段,智慧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對適合的人說正確的話、做正確的事,並明白當下的時勢。」如箴言所說,智慧如同「金蘋果在銀網子裏」。「有些人可能聰明卻缺乏智慧,但有智慧的人能提供正確而上佳的答案,讓身邊人也受益 —— 這就是我們掛在口邊的互相效力。

在專長中發揮 每位孩子都是領袖
學生成長茁壯,猶如等待一棵參天大樹長成,能讓其早早紮根在優良土壤中吸收大自然養分,已經是事半功倍,然而勿忘大樹還需要依靠粗壯的樹幹、茂盛的樹枝來成就,這部分是需要時間去栽培;Cora形容樹幹與樹枝,正正代表學生的各種強項(strength),學校協助他們發掘出自己獨特的強項,也就是基督教所說的「恩賜」。「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恩賜,當他們能好好發揮強項到其生命、家庭甚至校園生活,自然能結出美好果實。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其專長的領域中做到他想做的事,每一個人都可以是領袖。」領袖可以在不同範疇中綻放光芒,可能是leadership、kindness、perseverance、teamwork或honesty。

「只要根基好,樹幹夠穩固,加上孩子專屬的強項如同樹枝向外不斷伸展,一個豐盛的生命自自然然活了出來;如同蘋果樹結果,今年收成摘了美好的果子,不用擔心,明年它又會再結新的果實,是long lasting而不是一個quick fix,不會今天做到而明天就做不到,這就是豐盛的生生不息。」Cora以暑假時多颱風作比喻,就算某些大樹折斷了枝節,只要本來的根基好,又有乾淨的水源供應,折斷的枝節很快又會復原,再次發芽生長,顯示出生命的韌性。

針對性格強項發揮
常說萬事萬物都有安排,豐盛這學習主題,跟美國正向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提出的「PERMA」(幸福元素)可說是不謀而合: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際關係(Relationship)、意義(Meaning)和成就感(Accomplishment)。「孩子之所以能發揮強項,必先要擁有正向的情緒,做事有投入感,更要處理好與他人及自己的關係,所以PERMA可說是組成豐盛生命的五個重要元素。」至於成就感與意義,Cora強調前者不一定來自學業,正如Martin Seligman同時說過人有24個性格強項(Character Strengths),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各具高低,然而只要在生活或工作中多加運用自己的性格強項,就能造就個人的豐盛。

「好像做事如何能加以投入(Engagement)?就要看一個人有否用上其強項來看待事情。Martin Seligman曾經舉例:有位大學生為了交學費,於是做兼職收銀員,對他來說這是一份異常沉悶、度日如年的工作;要是他能發掘自己的性格強項是『與人溝通』,工作時他只要嘗試主動跟別人聊聊天,時間肯定容易過得多,工作也沒有那麼『痛苦』。」原來只要用上我們的性格強項去面對不喜歡做的事,我們便會覺得那件事沒有那麼吃力。「因為人是不可以每時每刻都只做喜歡的事情,我們要學習如何在不喜歡之中找到喜歡。」
了解24項性格強項
Martin Seligman除了提出PERMA,更將性格分拆為24項強項,歸納在六種美德中。每個人都會有其特出之處,可善用並加以發揮,從中感受到正面的情緒。

1. 仁愛 |
A.愛 |
B.仁慈 |
C.社交智慧 |
2. 智慧與知識 |
A.喜愛學習 |
B.好奇心 |
C.洞察力 |
D.創造力 |
E.判斷力 |
3. 勇氣 |
A.勇敢 |
B.勤奮 |
C.正直 |
D.幹勁 |

4. 節制 |
A.寬恕 |
B.謙遜 |
C.審慎 |
D.紀律 |
5. 公義 |
A.公平 |
B.團隊合作 |
C.領導才能 |
6. 靈性及超越 |
A.盡善盡美 |
B.感恩 |
C.希望 |
D.信念 |
E.幽默感 |

老師作先導 啟迪孩子特質
要學習「無痛」、為學生發掘強項,學校先從老師、助教到所有員工也先找出自己的性格強項開始,並鼓勵他們多運用於教學及生活上。「很多心理學家都說:你注意甚麼,你就會看到甚麼,例如你現在閉上眼睛,腦袋想着一種顏色,當你睜開眼睛後,就會發現真的會多看到那種顏色。」這不是甚麼神奇魔法,有很多研究指出,腦袋如一片肌肉,當某個部分的肌肉有多一點運動,那部分的「神經通路」亦會更強。「就如父母今天心情不好,認定孩子笨拙,你就只會看到他做每件事都不夠靈活、慢一拍似的,但要是你認定孩子乖巧,就會發現他做每件事都很機靈。

為此,老師在課室內會主動留意每位同學的性格強項,幫助他們將這些特質「拿」出來,加以發揮及使用,避免讓「負面偏誤」(negativity bias)耽誤了學生的專長。「就如功課改正固然重要,但若然老師或學生只專注於改正,老師沒有機會讓學生展現其性格強項,孩子只會注意到自己的『失敗』,漸漸會失去自信,表現越來越差。相反,能正面指向其強項並加以讚賞,例如先告訴孩子你很細心,讓他能謹記個人強項,下次做功課便能糾正錯處而做得更好。」

每天做一件好事
現代孩子心性聰敏,懂得看「眉頭眼額」,Cora提醒家長即使沒有說及一言一言,孩子只要看到你的表情就會明白。「常提醒老師,自己看不到自家的眼耳口鼻,但學生就一目了然,他心底裏會知道你剛才那番說話是其麼意思,究竟是真心稱讚還是敷衍了事呢?」為了讓老師能正面看待事物,他們會跟孩子一起做「www」練習,意思就是「what went well」。「這就像數算恩典,學校推動老師在課堂上跟學生一起www,每天數算三件美事。開始時,學生想來想去也想不出有甚麼美事,可是一旦養成了習慣,就會發現身邊總會有一些美好事情在發生,值得感恩。」事實當我們特別多注意好事,即使處身在有所欠缺的環境中,仍然能讓我們看到當中的希望與期盼,例如困難時朋友主動來幫忙,這已經是好事了。Cora深信當一個人夠正面,不論看待事物或說話也能持守正向,人際關係亦然,就如一位頑皮的同學,其實為人友善,懂得跟別人分享糖果,他的正面能為自己迎來友誼,受人喜愛,老師亦能從中發現他的強項。當老師擁有正面的mindset跟每一位同學相處,必能更容易察覺同學的需要,而他教書肯定會更開心,同學上課時也會更快樂。

「所以豐盛不是特意做出來,而是在小習慣中做到,課室裏還鼓勵學生acts of kindness,每天要做一件好事。」因着這件小小的好事,每天都有同學跑來跟Cora說「Dr Hui,你今日件衫好靚呀!」,久而久之,Cora感到奇怪,原來老師正正是給了他們acts of kindness這份「功課」,可愛的同學認為稱讚校長就是一件好事。「你說他們是不是很可愛?幸好每天不是同一個人!」(笑)

主動服事他人
以基督信仰為核心的CAPCL,培育「僕人領袖」是教育使命之一,課室內非常着重給予機會學生互相服事,不一定要擔任職位如班長、級長、社長,可以是幫忙派薄、吃飯時倒水、上課時確保隊伍整齊等,賦予學生一些責任和服務的機會。「當同學服務他人時,同時會感受到這些正面的小事,並能帶動整個校園的正向氛圍。」Cora說孩子越小開始懂得服事他人,慢慢感受到學校的文化和期望,就越會熱心主動幫忙,這些正面行為讓他們在個人和課室中,實踐出豐盛生命。「加上學校每月有很多不同的活動,例如崇拜聚會,師生會一起聚集、分享學校的好事。好像籃球隊出外比賽,我們着眼點不在於得獎與否,而是一起為他們打氣,這已經做到PERMA中的意義(Meaning)和成就感(Achievement)。」

此外,每次崇拜分享的聖經故事,都有很多正面元素,好像生命時有難處,該怎樣經過、克服和成長?「成長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希望透過分享聖經故事,讓孩子明白縱然有挫敗,都可視為一種學習。」智慧之言如活泉水,沐養孩子的心,並從中看到生命的意義。
正向教育 愉快學習
在全校層面、課室層面以致個人層面,學校以各種方法讓所有人感受到豐盛,這正好跟CAPCL一直推動的正向教育、愉快學習相輔相承。「愉快學習是長線的,不是六年級畢業後就不用學習,更不是讀完中學、大學就停止。我相信這一代香港人很清楚,時代不停變遷,不學習就會『滯留』在某一處,很有可能結不出豐盛的生命,所以長遠學習就是happy learning。」

Cora補充happy learning不是學習的課題「容易」,重點在於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的挑戰要做好平衡。「如果課題太簡單,孩子會欠動力;假如挑戰太大、能力太少,學生又會有疑慮,要是能力高但挑戰低,他們又會沉悶⋯⋯怎樣在學習中給予適度挑戰?CAPCL採取differentiated learning處理,例如英文課會將同學分為五個小組,各自在進行不同的課題,一段時間後便輪流交換,這種方式的好處是讓孩子有選擇的空間,即使最終還是要面對個人不喜歡的項目,但因為總有機會轉換,學生便能保持一顆期待學習的心。「由於師生比例十分理想,老師與學生之間關係良好,就如英文課除了分組教學,更設有很多stations,每天轉換,讓同學在學習上更為投入,老師亦能仔細掌握每位同學的盲點,給予適切的鼓勵和指導,協助他們持續進步。」

後記:萬事互相效力
透過基督化教育的滋養,CAPCL把愛植根在孩子的心,讓他們不論何時何地,甚至將來長大成人,也會感受到一份無條件的愛。「面對人生問題,他們永遠不會單打獨鬥,基督教教育再輔以正向教育,早已將向着正路跑的思維傳遞給學生,他們從聖經故事看過很多經歷不斷失敗才成功的故事,自然不會作無謂的擔心。」Cora以其最愛的金句送給學生: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 同學在豐盛中成長,圓滿生命,縱然大風大浪,亦能看得見自己。

文:劉佩樺 圖:霍楚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