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重點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開學小細節反映自理能力大問題?︳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發佈時間:18:37 2025-09-29 HKT

自理能力︳新學年伊始,校園裏總能看到一些情景,值得深思:有學生自信滿滿地整理預備上學的用品,有的卻在書包裏翻找半天也找不到當天作業;有學生能清晰說出本周的時間表和活動安排,有的卻連幾點上學都要臨時詢問同學。這些細微差別,正正反映了學
生自我整理能力的高下。
自整能力遠超「執書包」
自我整理能力遠不止於整理書包那麼簡單。它不單是一種對時間、空間、任務和資源的統籌管理能力,更是將雜亂化為有序的內在修為,同時是一種責任及為追求學問的承擔。這種能力不會隨年齡增長自然形成,而需要系統性培養和持續引導。可惜的是,不少家長將「讓孩子自己來」簡單理解為完全放手,這恰恰是教育責任的缺失。

現實個案發人深省
我們看到有學生在開學前仍不知幾點上學、要帶甚麼,這種「星期五都不知道星期一」的現象背後,暴露的是內在動機和責任感的雙重缺失。究其原因,往往與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有的家長成為「直升機父母」,事無大小地為孩子打點妥當,缺一不漏,但往往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有的則以「培養獨立性」為名,實際上逃避引導責任,讓孩子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盲目嘗試,最後失敗告終。

自整能力需要循序漸進
真正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是一場需要智慧與耐心的長期修行。知識傳授如同武功招式,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快速傳遞;但自我整理能力則似內功心法,需要日復一日的修煉和體悟。從認知到實踐,再從實踐成為習慣,由習慣內化成信念,這個過程需要家長提供 「框架式」支持:初期示範引導,中期從旁提醒,後期逐步放手。

家長應擔任引導角色
家長應當成為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教練」,而非代勞者或旁觀者。具體而言,可以協助孩子建立時間管理系統,使用月曆、計劃本等工具將學習任務可視化;教導物品分類方法,讓書包、書桌、文件夾各有其所;通過定期檢討改進,讓整理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提升。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應當是有商有量,而非單方面指令。
自整能力受益終身
培養自我整理能力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獲得掌控人生的能力。這種能力將從學習延伸至未來工作與生活,成為終身受用的核心素養。當孩子能夠有條不紊地安排學習生活,他們獲得的不止是效率提升,更是自信心的建立和責任感的強化。

家校合作至關重要
新學年是新起點,讓我們共同幫助孩子練好自我整理的「內功心法」,讓他們在成長道路上走得更加從容自信。這需要學校指導,更需要家長的智慧陪伴。因為最好的教育,從來都是放手而不放任,誘導而不控制,這正是教育藝術的精髓所在。

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
曾任高主教書院校長,任內大幅提昇學校成績至Band 1A,對中小學升學策略素有研究;本身亦是前香港手球代表隊及羽毛球青年軍成員,現任多間學校校董並擔任香港島校長聯會榮譽會員部執委。
相關文章︳新來港學童填補收生缺口:從制度差異到文化的4大融合 三方協作構建共融校園︳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相關文章︳財商教育應從小開始4大建議:建立終身受益的金融知識 防禦突如其來的經濟變化︳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相關文章︳賽場上的必修課:體育教會我們如何「敗而不潰」︳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相關文章︳4種暑期活動多元發展 讓學生暑期走出傳統課堂拓展生命經驗︳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