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病毒最危險?出現2種情況要即就醫免引發併發症 醫生教路:應對孩子生病4部曲︳親子健康

更新時間:13:15 2025-09-27 HKT
發佈時間:13:15 2025-09-27 HKT

對新手父母來說,孩子一旦出現發燒、疲倦或精神不振的情況,往往令人焦慮不安,不知該如何判斷病情的嚴重性。事實上,父母的直覺往往是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若能及時察覺異常並尋求正確醫療協助,大多數疾病都能獲得有效控制。今次將以行醫多年經驗帶領新手父母認識孩子常見的生病原因與症狀,並提供四大應對策略,讓爸媽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更冷靜、更有效地照顧孩子。

有2種病徵應即就醫免引起併發症

剛剛開學,對於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特別容易受到病毒和細菌攻擊,就算是小學生也無可避免。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流感、手足口病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它們可能帶來高燒、咳嗽、食欲降低甚至極度嗜睡。一般而言,病毒感染多屬自限性,經過數天便能緩解,但若孩子高燒持續不退或出現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以免引發併發症。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相較之下,細菌感染的危險性更大,例如細菌性咽喉炎、中耳炎,甚至肺炎。若孩子持續高燒、喉嚨痛或耳痛,最好及早進行檢驗,以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延誤治療不僅可能導致併發症,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父母面對疑似細菌感染時,務必迅速行動。

器官相關感染與嚴重症狀

當感染影響到孩子的肺部或消化道時,病情往往會更嚴重。例如肺炎會導致呼吸急促甚至皮膚蒼白,而腸胃炎則可能引發腹瀉與嘔吐,進一步導致脫水。脫水是新手父母需要特別警覺的危險訊號,包括尿量減少、口唇乾裂、眼窩凹陷,甚至孩子異常嗜睡或意識不清。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旦懷疑孩子有脫水或嚴重感染,父母應及時帶孩子就醫,並在醫生建議下進行補液或進一步檢查。切勿抱僥倖心態,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常見症狀與父母的觀察責任

除發燒外,疲倦與脫水是孩子身體狀況的重要訊號。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會清楚描述自身不適,因此父母需要透過觀察找到蛛絲馬跡。例如,原本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顯得精神萎靡,或持續拒絕進食、飲水,都應被嚴肅看待。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同時,父母應避免因網路資訊過度恐慌。有些文章會誇大某些症狀,導致父母自行揣測出錯誤病情。正確的做法應是詳實記錄孩子的表現,包括發燒時間、飲水量、嘔吐或腹瀉次數,並在就診時提供給醫生參考,這樣能幫助醫生更快確診。

應對孩子生病4部曲

在孩子生病時,父母可依循以下四步,並要冷靜應對。若能掌握這四步,父母不僅能減少自身焦慮感,也能為孩子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點擊圖片瀏覽應對孩子生病4部曲:

孩子發燒判斷重點

  • 體溫超過38.5°C,或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應立即就醫。
  • 若伴隨抽搐、呼吸急促或皮膚蒼白,更需立刻送急診。
  • 發燒時可提供充足水分與休息,不宜過度用藥降溫。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判斷孩子是否脫水

  • 尿量顯著減少或超過6小時未排尿
  • 嘴唇乾裂、眼窩凹陷
  • 情緒異常安靜或嗜睡
  • 哭泣時沒有眼淚

如有以上徵狀,應立刻補充水分,並在嚴重時馬上帶孩子就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孩子的身體狀況往往變化迅速,新手父母在照顧過程中需謹記「觀察、求醫、信任專業」三大原則。當孩子生病時,冷靜應對比一味擔憂更能保障健康。把握時間及早就醫、遵從醫囑的原則,加上持續細心觀察,父母就能成為孩子最可靠的守護者。

張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HK)
愛爾蘭皇家內外科醫學院兒科文憑 DCH(Irel)
香港兒科醫學院院士 FHKCPaed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兒科)FHKAM(Paediatrics)

張傑醫生
張傑醫生

 

相關文章︳食得慢影響發育!醫生教路5個方法改善孩子烏龜式進食法︳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鼻塞=呼吸困難?何謂真正的呼吸有問題?呼吸困難4大徵狀+嬰幼兒呼吸頻率計算法︳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寶寶每晚夜哭不止是撞邪嗎?「333法則」確定是否患一病致常夜哭︳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醫學誤解3大常見類型 醫生教分mg、g、gm 避免誤判影響兒童健康︳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血便=感染性腸胃炎?應及早就醫+補充一種飲品防脫水 4個實用建議助觀察病情︳親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