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世家教出網球名將 黃澤林爸爸黃悅明博士:「讀書不止為餬口,運動非升學捷徑」

更新時間:17:17 2025-09-30 HKT
發佈時間:17:17 2025-09-30 HKT

親子專訪︳21歲網球新星黃澤林(Coleman)在今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殺入第三圈,成為香港史上第一人,媒體爭相報導,陪同他返港的,還有「落機直踩開學」、擔任小學校長的父親黃悅明博士。黃校長教體育出身,兩父子同為運動健將,作為父親兼資深教育工作者,他深明每位小朋友都有不同能力及強項,除了義不容辭陪同子女一起追夢,亦致力協助學生發展個人潛能,在校內引入多項體育活動,如三項鐵人,還有新興的地壺球、匹克球,推崇「Sport for all」,鍛煉身體之餘,更可培養學生的堅毅精神。

聖公會奉基小學黃悅明校長(圖片來源:《親子王》)
聖公會奉基小學黃悅明校長(圖片來源:《親子王》)

尊重孩子選擇 發揮所長

黃校長從事教育超過30年,初時於中學教授數學及體育,後來有感教授小學可以為學生帶來更深遠的影響及更多可能性,因而轉教小學,期間更不斷進修,成為博士。而這份好學不倦、堅持不懈的精神亦在不知不覺間透過言傳身教影響着Coleman及其姐姐。

黃悦明博士與兒子黃澤林(Coleman)合照(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黃悦明博士與兒子黃澤林(Coleman)合照(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Coleman中學就讀拔萃男書院,透過「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獲香港大學取錄入讀工商管理,更成為近期炙手可熱的港產網球運動員。而Coleman姐姐同樣優秀,曾就讀協恩中學,現任職投資銀行。談及一對子女,黃校長滿面笑容,充分感受到他為孩子們感到自豪。黃校長謙虛地說不敢稱兩名子女是尖子,二人性格截然不同,一動一靜,做父親的只能按着他們的需要和興趣來協助他們發展,並尊重他們的選擇。

Coleman剛在美國網球公開賽躋身32強,創香港網壇歷史。(圖片來源:星島新聞圖片庫)
Coleman剛在美國網球公開賽躋身32強,創香港網壇歷史。(圖片來源:星島新聞圖片庫)

認識Coleman的讀者或許早已聽聞當初他接觸網球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 —— 姐姐突然發燒,身為父親的黃校長因不想白白浪費金錢,只好找來當時五歲的幼子Coleman臨時頂替,從此展開他的網球之旅。「雖則姐姐因病缺席了一次,但不代表她從此不再學網球,有一段時間是兩姐弟一起學的,是後來姐姐覺得自己並不喜歡打波,更喜歡閱讀。」黃校長指自己從不會將兩姐弟作比較。「這樣做其實是毀了一個小朋友,反而去到某個階段,我會主動問他們是否想繼續學,你想繼續學完全無問題,但如果你有其他興趣,也可以嘗試發展。」更憶述起兩姐弟小時候因自己與太太都要上班,由工人姐姐帶着Coleman不時在維園練波,然後女兒便會靜靜地坐在一旁看書。「Coleman練兩小時,家姐就真的在場邊拿着書看足兩小時。」由此可見,尊重孩子的想法,因應他們的潛能發展十分重要。就算這一刻Coleman說不想再打網球,他也不會反對。「這是你的決定,但你必須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正如Coleman為了當全職運動員而放棄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著名學府的offer,黃校長也讓兒子自由選擇。

黃校長認為每個小朋友都有無限可能,家長可以做的,是幫助他們發揮潛能。
黃校長認為每個小朋友都有無限可能,家長可以做的,是幫助他們發揮潛能。

品格比輸贏更重要 適時學會收口

從黃校長的分享可以知道,他是位相當開明、願意給予孩子自由度的父親。「管一定要,但問題是管多少。」他不認同自己是慈父,更表示自己在品格方面相當嚴厲。「Coleman自小我已經告訴他『打得差、輸波我都可以接受,但我不容許你因此而發脾氣、扔球拍或做出對別人不禮貌的行為』。嚴厲到如果發生這些事,我是不讓他再打。」比賽難免有輸贏,但如何用正面心態面對當中的壓力、挫敗,父母的引導不可或缺。「過程中真的經歷了很多,從七、八歲開始打比賽,就算前幾個月仍會有輸了打電話回來哭訴的情況。先讓他把情緒發洩出來、聽他發牢騷,待他冷靜下來,肯聽我們的意見時,再跟他分析。」黃校長提醒家長要多一點聆聽孩子的聲音,站在他們的角度和需要思考。「有些家長可能會問『點解你打成咁』,甚至跟孩子說『一家人洗咗咁多錢、時間』,這些說話往往是令小朋友最有壓力的。」

或許遺傳自父親的運動天分,Coleman從5歲開始學習網球,很快便奪得不少獎項。(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或許遺傳自父親的運動天分,Coleman從5歲開始學習網球,很快便奪得不少獎項。(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談及在Coleman網球路上充當着一個怎樣的角色,黃校長指不能用一個角色來概括。「因自己也喜歡打網球,在初學階段我也曾在技術層面跟他切磋,如陪打、餵波,但他學了一年多之後基本上我已不夠他打,我知道在這方面講再多他也不會聽,反而會破壞了我和他的關係。教練無論在質和量都比我這些業餘人士好,所以那時我做了一個頗為正確的決定,就是在這方面收口。」之後當然便是做回第二個身份 —— 爸爸,關心和協助他。「他周圍練球已經很辛苦,我有空就開車載他,他想吃東西就買給他,盡可能為他做一些事。」

兼顧學業與運動 自覺讀書重要性

要達到今時今日的成就,Coleman背後所付出的努力與汗水並非短短片言隻語可以表達,日復日的訓練只是基本,有時還要遠赴外地參賽,要同時兼顧學業絕不容易。「小五、小六已經要每日去體院訓練,當時我們住在港島,放學之後去練習,回到家食晚飯都已經八、九點。」黃校長表示Coleman與很多運動員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一旦下定決心做一件事便會很投入、專心,亦知道不能完全放棄讀書,所以會把握學校的小息時間做功課、溫習,更會主動說上課留心一點,就不用溫習那麼久,因此小學時是就讀精英班。及後升讀拔萃男書院,開始到處比賽,不是每日都能上學,黃校長亦提醒兒子:「如果你在學校的時間,就盡可能用心認真上課,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堂是否你最後的一節課。一旦轉打職業,便可能不能再上學。」所以當時的Coleman亦十分珍惜回校上課的時間。儘管成績說不上彪炳,但黃校長覺得有這個心也十分重要。

Coleman中學就讀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黃校長稱自己也曾糾結如何令兒子在讀書與運動之間取得平衡,慶幸學校當時的特別安排,令Coleman仍能跟上學業進度。(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Coleman中學就讀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黃校長稱自己也曾糾結如何令兒子在讀書與運動之間取得平衡,慶幸學校當時的特別安排,令Coleman仍能跟上學業進度。(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來到現在大學階段,Coleman亦曾跟父親分享:「其實以我現在於網球方面的成績,不讀大學都可以,將來應該可以找到工作。」黃校長相信兒子所言。「教波,又或者憑他認識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做生意也不成問題。但我跟他說『如果你不讀書,你的知識、思想就維持在一個中學生水平;若然有機會再讀下去,你的頭腦、見識就不僅停留於此』。」而Coleman亦理解父親的出發點是為自己好,加上校方的酌情安排,使Coleman在做全職運動員的同時,能夠繼續完成餘下的大學課程。

借運動鍛煉勇氣與意志

換回校長身份,黃校長認為不論是子女還是學生,重點在於培養小朋友的毅力和自信,有足夠膽量面對失敗。「盡早給予他們多些挑戰,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做。」他舉例,英文辯論、英文演講都是不少學生害怕的事情。「的確一開始會害怕、容易失敗,但我們就是要讓你失敗,試多幾次就無事。」又或者出去比賽慘敗。「就算10:0都好,先嘗試。」現時黃校長的學校有不少體育活動,包括三項鐵人、劍擊,也有匹克球等新興運動。他表示鼓勵Coleman或學生做運動的原意從來不是想培養出一個運動高手或贏取獎項及為校爭光,而是希望他們透過運動學習到當中的好處 —— 勇於面對挑戰和困難,訓練個人毅力。

對於教子女和學生,黃校長都是抱持同一信念 —— 放手尊重孩子選擇。(圖片來源:《親子王》)
對於教子女和學生,黃校長都是抱持同一信念 —— 放手尊重孩子選擇。(圖片來源:《親子王》)

小學生玩三項鐵人,或許會有人質疑是否要求太高。不過黃校長強調所有活動都是學生自由選擇是否參與。「你喜歡、應付到的,報十樣都無問題。我們甚至沒有像坊間其他學校一樣,要求學生『一生一體藝』。」雖然往年有不少畢業生憑着出色的運動表現於升中時獲得名校青睞,但他稱學校的學術水平向來有保證,升中派位結果理想,同時提醒家長千萬不要視運動為升學捷徑。「要因應學生的情況,不要勉強。而學校對學生的成績也有要求,需要花一定時間在學業上。只是這裏比較着重自由,會給予學生不同選擇,讓他們嘗試哪條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路。」

黃校長任職的學校為學生提供多項體育活動,希望藉此鍛煉孩子們的體魄和意志。(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黃校長任職的學校為學生提供多項體育活動,希望藉此鍛煉孩子們的體魄和意志。(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正如教養Coleman,黃校長起初也沒有想過兒子有朝一日會成為職業網球手。對於Coleman屢獲佳績,作為父親的他固然感到興奮,同時亦期待兒子之後的表現。「今次比賽(美網)可以看出他的level真是提升了不少,我也和廣大香港市民一樣,想看看他還可以在網球路上走多遠,未來在各個場合裏面繼續發光發熱。」

文:林詩敏

圖:李沃濤、星島新聞圖片庫、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患腦麻痺無阻追夢考7科DSE入讀大專 陳藝霖:相信自己能力,便可活出精彩人生︳親子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