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6│升學專家提醒:小一選校勿搖擺不定 20分可進取?「1-1-1」一定得?
發佈時間:07:15 2025-09-15 HKT

小一自行分配2026│面對升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選校,升學專家梁永樂認為家長選校的最核心原則是「不悔」。「只要決定好合適子女的學校,不論是催谷型名校、又或是壓力較輕的地區學校,其實都不要緊,最重要是不受其他人干擾及動搖。」強調「舉手不回」,只因家長自己先對學校抱着懷疑心態,子女入讀後只會後悔「早知揀嗰間啦」。「到時小朋友也容易對學校產生負面印象,甚至難以適應。」畢竟整個升小歷程差不多一年,梁永樂深明家長未來一年最易出現的迷思,就是「搖擺不定」:「那間又有那間好、這間又有這間好,甚至可能是未派位、先憂慮,其實大可不必。」
小一自行分配2026│第一個「1」 搏盡無悔
自行分配學位是升小程序的首個階段,要選好這個「1」(一直延伸至統一派位的「1-1-1」、「1-1-0」,如要叩門就非常重要),梁永樂坦言家長應該要抱着「搏盡無悔」的思維。「受歡迎學校一定僧多粥少,在這情況下,首階段落空是常態,若因為怕失敗而不搏盡最愛,之後多數後悔。」就算某學校入讀機會大,但不是心儀的話,也不宜「入咗先」。「每年都有家長反覆詢問:可否放棄首階段學位,而進行統一派位大抽獎?」

何以每年都有家長滿腹疑問?只因每年都有新手家長,比如他們會常混淆「首名出生子女」與「兄弟姐妹在校就讀」的計分差異。「首名子女是計分辦法內的其中一項,子女是家中長兄或長女,便可參考計分表(其中選一項)。至於『兄姐在校就讀』的定義,若是在津校或官校,弟妹均為『必收生』,俗稱『世襲生』。」今次搞清楚了吧?

小一自行分配2026│取「保守」而非「最愛」
雖然新手家長年年有,但同時有不少早就做足準備的「資訊型」家長,對小一派位整個流程相當熟書,亦對「必收生」和「計分生」等兩大陣營瞭如指掌,而兩者的關係,最直接影響可說是學校的「超收」情況。「那當然要看情況,只有必收生超出名額,才會蠶蝕統一派位學額。按規定,有30%總小一學額是用於必收生,真的超過才會侵蝕統一派位學額,而計分生佔總學額20%,用完即止。」
當然,能達到超收境界都是一線或地區熱門,也是大部分家長的心儀目標,然而現實是大部分適齡學童都只是手持20分,雖則是「少子化」狀況,梁永樂認為選校取向還是「保守」先行。「根據以往經驗,自行階段應該是『保守』選擇而非『最愛』,因為結果未必如家長心願,到頭來一般都會後悔當初所選,甚至會放棄自行階段獲派的學位,參與統一派位試運氣。因此在這階段,寧可選擇合適子女的學校,不要計較學校的名氣。」

小一自行分配2026│15分要預想叩門
自行分配階段「睇分做人」,既然20分都陷於艱難選校的窘態,假如子女只僅有「15分」,家長是否已經要有準備後續叩門的部署?「如果子女只有15分,老實說,這個分去『競逐』受歡迎學校,尤其是那些『宗教學校』的自行階段,可說等同『志在參與』。」梁永樂強調家長最重要是接受現實,而且統一派位階段與自行階段完全無關,前者純靠運氣,不過自行階段的「1」與統一派位階段的「1」,的確是成就叩門階段的「1-1-1」,所以先抱持失望,卻又可盼望在叩門,始終很多學校都講究『1-1-1』,那可說是叩門的入場券,梁永樂說:「至於叩門就是另一個準備,如果有宗教信仰,就要多祈禱或禮佛、拜神了(笑),不過,兩手準備永遠不嫌多,明知分數不足,早點部署叩門會更周全。」

面對升讀小一的首個入學程序,卻又是最多人失落的第一步,梁永樂坦言失敗實在是正常。「每年自行都約有一半人落空,老土說句要抱着平常心面對,並好好應付之後的階段,又或可試試報讀直資私立(部分會有第二輪報名),盡努力爭取後補可說更實際。」
小一自行分配2026│自行失落點算好?
如果自行分配學位階段落空,教育局將會在2026年1月上旬以書面通知家長前往指定的統一派位中心,辦理統一派位選擇學校手續。如已登記成為「小一入學電子平台」(epoa.edb.gov.hk)用戶及以「智方便+」綁定帳戶的家長,也可以選擇採用電子方式遞交選校表格,詳情待教育局稍後公布。
文:劉佩樺 圖:資料圖片、受訪者
相關文章︳小一入學26/27|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統一派位機制+計分方法+申請流程+小一入學行事曆懶人包
相關文章︳小一派位懶人包︳小一自行分配學位填表策略/小一統一派位策略/小一面試/小一叩門貼士(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