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父到反思再化成朋友 黃浩然:「一家人要互相扶持,最緊要學識求救」︳星級教養
發佈時間:16:42 2025-09-04 HKT

黃浩然愛演戲,也愛練「氣」。在靜坐冥想中,透過調適「氣」達到平靜內在的效果,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釋放壓力,平衡身心。多年前的一個急病,令浩然在事業高峰時暫退休養,外人看來婉惜,但個性樂觀正向的他卻慶幸在適當的時候「收到」身體警號,也收獲了緊密的親子關係。是的,只要抱着正向信念,情況未必如想像般崩壞,懂得向信任的親人「求救」,萬事也有「翻盤」的一天,就如《翻盤下半場》的「仇強」一樣,只要把握眼前的機會,排除「濁氣」,總會有逆轉的一日。
親:親子王 黃:黃浩然
親:早前演出舞台劇,近日又有新劇集推出,可以分享工作上的難忘事嗎?
黃:《翻盤下半場》是我入行以來拍攝過程最愉快的劇集之一。當初被題材貼地的劇本所吸引,劇中的主角是不少香港人的寫照,我想在這個艱難的時候以這個劇集帶給大家一點支持,提醒一下大家遇上難關時要「講出嚟」,別沉溺於不幸與悲傷中不能自拔,要記住自己有家庭、朋友,找個空間去紓緩平伏,路還是會走過。

當然跟多位舊同事合作更是賞心樂事,一上場默契依然,互動反應真實自然。最難忘是導演的正能量感染了整個劇組,就算遇上天氣惡劣或趕拍,也能靈活調動使拍攝過程維持於既定進度上,令劇集出來的效果更順暢精彩。

親:今次於《翻盤下半場》一劇中擔任歐鎮灝(George)的爸爸,跟這個廿多歲的「兒子」與家中十多歲的孩子相處上有何分別?
黃:在電視劇上是首次擔任廿多歲男生的爸爸,跟家中男孩相處上的確不同。在劇中起初是個「事事管」的爸爸,後來跟George一起成長,學習互相尊重與體諒。現實中我在家中是高一階的長輩,孩子仍然要聽從爸爸的指令,但跟廿多歲的George相處後,想起自家男孩也長大了,十多歲也有自己的思想,原來我開始要以朋輩的方式跟他們相處,給予多點同理心,要重視雙方溝通,不能一味發出指令。「父親」這個角色我仍在學習中。我是在「嚴管」家庭下成長,很重視家教與禮儀,所以,就算是「朋友」也要做足子女本分,孝順長輩、尊重別人是必須做好的。
想跟孩子從「父子」變「朋友」的另一原因,是希望他們學懂適時叫「救命」,一家人多溝通、多傾吐心事,為負面情緒找個出口,於適當時候找父母、兄弟「幫手」。很多人就是於絕境中難以釋放負面情緒而做出傷害自己的事,其實一家人最重要是互相扶持,遇到問題要向我們求救,別「收收埋埋」走不出困局。

點擊圖片瀏覽《翻盤下半場》花絮:
親:做了十多年「爸爸」,性格及處事上有何改變?
黃:未做爸爸前,我曾自我承諾有些事不會做,有些話不會講,但當他們出世後,才發現真實遇到孩子的一些頑皮行為,自己會「想一套,做一套」。體罰當然不會,但有些「難聽」話明知不可對孩子說,無奈偏偏就是控制不了情緒衝口而出,吵鬧過後以為一切回復正常,但原來囝囝將這個經歷藏在心裏並不開心,幸好他將此事告訴媽媽。經太太「通風報訊」後我即時跟孩子道歉,並承諾不會再犯。解鈴還需繫鈴人,就算是爸爸,犯錯了就是要親自「解結」,別讓鬱結藏於他們心裏而越結越緊,這只會令親子關係越難修補。有一點是沒有改變的,就是我與太太都甚為重視家人,也十分尊重長輩,一切以父母為先,或許是以身作則,孩子對長輩、祖輩也很尊敬,待人有禮。

親:早年曾患上貝賽特氏症而停工休息,親子與家庭上可有變化?
黃:也許是因病得福,停工休養的九個月多了時間陪伴孩子,親子關係更見親密融洽,正好彌補孩子初出生時因工作過於忙碌而錯失了不少親子時光。回想起大兒子出生時,到醫院剪臍帶後便要立即回廠「開工」,忙碌到孩子出生後頭半年,好像也沒有「認真」抱抱他,所以患病看似「唔好」,轉換角度來看也有所得着;亦慶幸於盛年時發病,還有機會讓我轉換「跑道」,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平衡家庭與健康,若是現在50歲才發病,就未必有機會再改善健康狀況了。所以凡事都要正向積極,抱樂觀心態更易解決難關。

親:會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兒子理解你的工作嗎?
黃:其實他們很少觀賞我的作品,不過兒子在學校有參與舞台劇活動,這次我特意帶他們去觀賞《三•八》,想不到他們回應:「爸爸你都好勁!」這次演出我也想讓他們了解「努力未必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絕不會成功」。為了演出,我日復日勤力練歌、熟讀劇本,我的工作態度孩子全看在眼內,我跟他們說:「就算只有一個觀眾來欣賞也要努力做好本分。」既然他們想在學校爭取角色,就要如爸爸般積極練習。

親:對於「怪獸家長」有何看法?自覺是「怪獸家長」嗎?
黃:我覺得現世有兩種「怪獸家長」,一種是縱容孩子「無法無天」,無禮貌、亂跑亂叫不守規矩;另一種是管教極之嚴格,學業、操行必須跟從父母的想法指令行事,而我,應該兩種都不是。以「車牌」來比喻「爸爸」,我應該是車齡有五、六年的爸爸,間中會「兜錯路」,又或是偶爾超速一次被扣分,不過絕不會犯大錯而「停牌」或需進修「改進課程」,就如現實生活中一樣,屬於「小心駕駛」的司機。其實做爸爸每天都在學習,扣了分就學精了暫時不再犯錯,當然兩年後「分數」重新計算又有可能會再犯小錯喇(笑)!

親:兩個小朋友從傳統名校轉到國際學校,對於兒子的教育路跟太太可有共識?
黃:揀選國際學校並非我們夫婦的意願,是根據孩子的能力而選擇。曾就讀傳統名校但孩子們真的不太適應,成績應付不上,功課也太多而休息不足,每天從六時起床忙碌至晚上十一時,無論對於體力、精神都是一種煎熬,也令家庭氣氛不和諧。當然總有孩子適合這種傳統名校的上課模式,有些家長更表示「功課不夠多」、「仲有時間去學其他嘢」。有誰不想享受免費教育?但自家孩子真的讀得吃力,雖然要負擔昂貴學費,做父母的有能力就盡力去協助,現在轉換了學校,他們開心多了,我們也樂得輕鬆。

親:對兩位兒子,你有何期望嗎?作為父親,你認為自己稱職嗎?
黃:自由發展就可以了,只想他們可以快樂地尋找理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生活沒有壓力就心滿意足。我想我算是個稱職的父親,10分滿分應該也有6、7分喇!失分在於做「好人」的持續力不夠,仍未戒除「嚴管」模式,常不自覺地指令孩子,太太也有從旁提醒「你自己諗嘅未必一定啱,要畀孩子自已揀」,現階段唯有盡力學習,希望可以做得更好。(優點呢?)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成長最重要,做好榜樣,我想這方面我做得不錯。我會跟他們定期去運動、注重飲食,提醒孩子要注意健康;尊敬與重視長輩,就算再忙也要關注祖輩們,令他們從小與家庭成員建立良好關係,一切都不需刻意教導,只要以身作則,孩子自會「有樣學樣」。

文:陳愷盈 圖:陳仲樑、ViuTV劇照、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化妝:Terence c. 髮型:Oscar 服裝:Isabel marart
相關文章︳不做虎媽 從小培養出閨密情 谷祖琳:「每個媽媽都是最佳女主角」︳星級教養
相關文章︳挑戰單車環島遊 教孩子別輕言放棄 DJ朱薰:「新一代育兒不能事事Say No」︳星級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