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導失去至親的孩子 給喪親孩子家長的3個實用小貼士︳兒童心理

更新時間:13:09 2025-08-18 HKT
發佈時間:13:09 2025-08-18 HKT

喪親︳人生無常,不時會收到年輕父母因急病逝世的消息,讓許多人感到悲痛。然而,更令人心痛的是,這些年輕爸媽留下年幼子女,這些孩子要面對至親永遠離開的事實,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在喪親的困境中,家人的支持和開導尤為重要。

了解喪親孩子的悲傷表現

小朋友表現悲傷的方式可能與大人截然不同。在情緒上,他們可能會感到恐懼、擔心,甚至陷入沮喪、憤怒和焦躁不安。行為上,孩子可能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課業退步,或者對與他人相處感到畏懼,變得孤獨。這些都是正常反應,父母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孩子的情緒變化可能會非常大,有時看似若無其事,但心中卻可能極度不安。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當父母中的一方逝世時,年幼的孩子既會感到不安,也會擔心自己也將面對死亡,因而失去安全感。有些孩子甚至會強迫自己振作,擔心表現出失落和不開心的情緒是不正常。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應該盡快恢復「正常」,甚至責怪自己,覺得不該讓家人擔心。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面對死亡 讓孩子正向思念

許多人誤以為要保護幼小孩子,讓他們避免經歷失落,因此選擇不讓孩子參加喪禮,認為這樣可以減輕其傷痛;甚至認為兒童的哀傷只會短暫存在,不會對其成長產生影響,然而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並無助益。孩子需要有機會充分經歷悲傷的過程,這樣才能釋放情緒,學會面對失落。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家人應該給予孩子空間,讓他們表達個人感受。比如可以主動問孩子:「你是不是很想念媽媽?想起她時心裏是甚麼感覺?」這樣的問題不僅能讓孩子用言語表達情感,還能幫助其意識到,其他家人也同樣在思念逝去的親人。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顧以前的相片,或者寫信給已故的親人,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與逝去的親人建立「聯繫」,理解死亡是生命結束的一部分,但家人之間的情感永遠連結存在。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家庭情緒的影響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對家庭成員情緒的敏感度。孩子對於大人的情緒變化十分敏感,如果成年人壓抑自己的悲傷情緒,假裝一切正常,孩子會更難表達個人感受。當家長不允許自己哭泣或思念,孩子自然會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悲傷。因此,家長應該主動引導孩子面對死亡,教會他們如何處理失去的情緒。家長可以通過分享個人感受,讓孩子明白表達悲傷是正常的,這才能助他們走出失落的陰影。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建立穩定的生活環境

雖然父母或其他親人的逝世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變故,但在生活中盡量保持穩定的規律,可以為孩子建立安全感。一家人一起面對喪親的傷痛,無論是分享回憶還是共同參與日常活動,這不僅能幫助孩子減輕焦慮,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支持與愛。最重要是讓孩子知道,雖然親人已經離開,但彼此間的愛與回憶,將永遠留在心中。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給喪親孩子家長的3個實用小貼士

  1. 讓孩子自由地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透過談話、畫畫或寫信等方式釋放情緒;
  2. 與孩子一起回顧美好回憶,如翻看舊照片或談談以往生活點滴;
  3. 盡量保持日常生活的穩定,讓孩子知道他們仍然受到愛與支持。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Profile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院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學會會員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

 

相關文章︳先了解自己才能做稱職的父母!父母自我認識3個小方案︳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家長夠Fun孩子EQ更高分 日常生活3個貼士提高孩子EQ︳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打破「最熟悉的陌生人」家長自我覺察與高質陪伴(上)附3個家長管理自身情緒小貼士︳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子女升中父母由管教到同行 「孩子踏入青春期保持親子關係」3個小貼士︳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