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暑期活動多元發展 讓學生暑期走出傳統課堂拓展生命經驗︳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發佈時間:07:16 2025-08-05 HKT

盛夏的香港,熾熱的陽光不僅帶來高溫,更標誌着一個重要的教育時機 —— 暑假。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這兩個月的價值遠不止於學業的暫停,而是學生走出傳統課堂、拓展生命經驗的黃金時期。香港學生的暑期活動,正需要從單一的「海外夏令營+英語學習」模式,轉向更豐富多元的發展方向,讓暑假真正成為全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暑期活動推介1:文化體驗
從「觀光」到「深度共學」,培養全球視野與在地認同。
文化體驗應當成為暑期活動的核心元素。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學生卻往往對自身文化根源認識不足。組織學生前往內地不同省份進行深度文化考察,親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遠比課本上的描述更為深刻。有中學校長帶領學生到福建土樓進行為期一周的居住體驗,學生不僅學習了客家建築智慧,更透過與當地學童共同生活,理解了「家」文化的多樣性。同樣地,國際文化體驗也不應局限於英語國家,安排學生到東南亞社區進行田野調查,參與日韓傳統工藝工作坊,或越南的公平咖啡種植都能培養真正的跨文化理解能力。這種文化沉浸式學習所帶來的情感連結,是任何語言課程都無法比擬的。

暑期活動推介2:科技素養
AI時代不落後,暑期正是探索創新的最佳時機。
科技素養的培養在AI時代顯得尤為迫切。暑期正適合高小及中學生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接觸前沿科技。香港多所大學及科技企業都開設青少年AI體驗課程,學生可以學習基礎編程、參與機器人設計,甚至嘗試運用生成式AI工具完成創意項目。更值得推廣的是「科技公益」模式,例如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為長者設計簡易智能家居方案,或為社區製作數位地圖。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傳授技術知識,更培養了科技倫理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我們的教育必須讓下一代不僅會使用科技,更能主導科技向善的發展。

暑期活動推介3:社會服務
走出舒適圈,用行動培養同理心與公民意識。
社會服務作為品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暑假期間可以有更深入的實踐形式。與其進行一次性的探訪活動,不如設計為期數周的系統服務計劃,讓中學生擔任社區中心兒童託管班的輔導員,或參與基層家庭居住環境改善項目,都能使學生真正走入不同社會群體的日常生活。筆者見證過許多學生透過長期服務,不僅培養了同理心,更開始思考社會結構性問題。這種真實的社會參與,是培養負責任公民的最佳途徑。

暑期活動推介4:職場體驗
提前探索興趣,為未來生涯鋪路。
對於高中及大專學生而言,職場體驗的價值無可替代。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各行各業都願意為青年提供短期實習機會。從金融機構到社會企業,從實驗室到創意工作室,這些實質的工作經歷能幫助年輕人認清自己的興趣與能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暑期工作所賺取的報酬,若配合適當的理財教育,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經濟自主的第一課。我們更應鼓勵學生將職場見聞帶回校園,與師弟妹分享行業實況,形成良性的經驗傳承。

讓暑假成為生命成長的加速器
香港教育正處於變革的關鍵期,暑期活動的多元化正是這種變革的縮影。當我們打破「暑期=補課+遊學」的固有思維,轉而將這段時間視為實踐體驗式學習的寶貴機會,學生獲得的將遠超學科知識。他們會建立起文化自信、科技敏銳度、社會關懷和職業視野 —— 這些正是未來世界所需的關鍵能力。教育同仁們,讓我們共同為香港學生設計更有意義的夏天,讓每一個暑假都成為生命成長的重要里程碑。


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
曾任高主教書院校長,任內大幅提昇學校成績至Band 1A,對中小學升學策略素有研究;本身亦是前香港手球代表隊及羽毛球青年軍成員,現任多間學校校董並擔任香港島校長聯會榮譽會員部執委。
相關文章︳拆解「好學校」迷思:Band 1光環外的5把量尺去量度是否「好學校」︳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相關文章︳新來港學童填補收生缺口:從制度差異到文化的4大融合 三方協作構建共融校園︳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相關文章︳財商教育應從小開始4大建議:建立終身受益的金融知識 防禦突如其來的經濟變化︳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相關文章︳賽場上的必修課:體育教會我們如何「敗而不潰」︳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