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升中父母由管教到同行 「孩子踏入青春期保持親子關係」3個小貼士︳兒童心理

更新時間:15:50 2025-08-04 HKT
發佈時間:15:50 2025-08-04 HKT

孩子升中學後,踏入成長的關鍵階段,不少家長發現昔日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如今卻多了隔閡與張力。隨着子女成長,父母的角色必須由「控制者」轉變為「引導者」,並在放手與監督之間取得平衡,讓孩子順利過渡升中生活,並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

父母角色由控制到引導

升中前,家長多扮演「教育者」或「控制者」角色,負責指導孩子行為、學習及生活習慣。但隨着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的角色需逐步轉變為「引導者」。這意味着,家長不再強迫孩子事事聽從自己的意見,而是鼓勵他們獨立思考、自主決策。事實上,培養孩子獨立思維應從小開始,讓他們在不同階段都有機會體驗對與錯,從錯誤中學習,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家長要明白,適度放手並非放任,而是在安全的框架內給予孩子空間。例如,父母可以與孩子分析每個決定的後果,只要不是涉及重大人生選擇,不妨讓孩子自己做主。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又能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信任與支持。

當情緒支援的聆聽者

青少年時期,孩子的情緒反應往往比成年人更強烈,他們需要更多空間和時間處理情緒。家長在這個階段,應以耐心和支持的態度,聆聽孩子遇到的問題,尊重他們的情緒反應,避免一開口就否定或批評。當孩子願意打開心扉傾訴時,家長應避免急於批判,而是先讓孩子完整表達,再給予適當的回應與意見。這種溝通方式有助於建立信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可靠的依靠。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此外,家長需尊重孩子的私隱,明白有些事情他們未必願意即時分享,強行追問只會讓孩子產生抗拒,甚至築起心牆。父母應表現出「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我也相信你的判斷」,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與信任。

調整期望與家庭氛圍

青少年時期,孩子對外界的評價極為敏感,若父母單以學業成績為標準,孩子會感到壓力與不被理解。家長應調整對孩子學業和品德的期望,重新界定「品德」的意義。這不僅限於行為規範,更包括尊重、同理心、責任感等價值觀。家長可透過日常互動,以身作則,讓孩子從觀察中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家庭應成為孩子的避風港,讓他們在面對挫折或挑戰時,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與溫暖。家長可安排定期的親子活動,如周末聚餐、散步或共同興趣,營造輕鬆、開放的溝通氛圍。即使孩子長大後生活作息改變,家長亦可隨心安排相處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包容與彈性。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青春期反叛並非單純「問題行為」,而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家長應以冷靜、理解的態度面對,明白孩子並非刻意疏遠,而是正在梳理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只要父母能持續表現出理解與信任,孩子自然會願意與家長分享心事,親子關係亦能穩步成長。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3個「孩子踏入青春期保持親子關係」的小貼士

  1.  耐心聆聽孩子想法,避免急於批評,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與理解;
  2.  體諒孩子追求獨立,適度放手,讓他們有自主選擇的機會;
  3.  常用「我會陪着你」等話語,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都是他們的後盾。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Profile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院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學會會員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

相關文章︳3招令小朋友自動溫習而不損親子關係 不要依賴「物質獎勵」︳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先了解自己才能做稱職的父母!父母自我認識3個小方案︳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家長夠Fun孩子EQ更高分 日常生活3個貼士提高孩子EQ︳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打破「最熟悉的陌生人」家長自我覺察與高質陪伴(上)附3個家長管理自身情緒小貼士︳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