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上的必修課:體育教會我們如何「敗而不潰」︳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發佈時間:18:45 2025-07-29 HKT

在我數十年的教育與運動生涯中,從年輕時香港手球隊的競逐,到擔任體育科主任帶領學生征戰校際賽場,再到退休後回望,體育所賦予人的獨特成長養分,對我來說,是清晰而深刻,亦幫助我成為一校之長背後不斷堅持的原動力。它最珍貴的價值,絕非僅僅在於獎盃或紀錄,而是那堂任何課本都難以完整傳授的必修課:在壓力、挫敗與低谷中,鍛煉我們「敗而不潰,勝而不驕」的韌性與心志。
「當下即轉念」
運動競技的本質,就是不斷地與壓力共舞,與成敗交手。記得手球場上,關鍵時刻罰球線前的沉重寂靜;記得校際決賽終場哨響,勝負分曉那刻的狂喜或失落。贏了,可能沖昏頭腦;輸了,沮喪更能瞬間吞噬信心。然而,比賽的節奏不允許我們遲疑。反要在失分後迅速調整呼吸,在失利後重拾專注,在關鍵時刻頂住壓力穩定出手……這正是運動獨有的「情緒管理」實戰訓練。它逼我們學會在心跳如鼓時保持冷靜,在失望蔓延時點燃鬥志,學會不讓上一刻的失誤綁架下一刻的表現。這份「當下即轉念」的功力,是日後人生面對無數挑戰時,最堅實的心理盾牌。

而體育的考驗,遠不止於賽場上的勝負。當熱情與技術正處上升期,卻遭遇傷病襲擊,被迫遠離賽場;當刻苦訓練卻遲遲無法突破瓶頸,成績停滯不前 —— 這些無法預計,好像會必然發生的低谷狀態,才是真正磨礪心志的礪石。受傷,教會我們忍耐與聆聽身體的聲音,理解康復的漫長與循序漸進的智慧及耐性。它消磨的不僅是體力,更是對意志的煎熬。成績瓶頸,則考驗着我們在看似徒勞的努力中,能否保持信念,調整策略,挖掘更深層的潛能。這些時刻,沒有觀眾的歡呼,只有與自己的對話:是放棄,還是堅持?是怨天尤人,還是積極尋求出路?

「心志鑄造場」
因此,體育的終極價值,在於它是一所「心志的鑄造場」。它讓我們在汗水與淚水中,在歡呼與嘆息間,親身實踐了何謂「於低谷中奮起,於深淵中醒覺」的精神。這堂課的畢業證書,是刻印在骨子裏的韌性與沉穩,讓我們在日後無論面對學業、事業或生活的任何風浪,都能帶着運動員般的意志,昂首前行。這,才是體育賜予生命最豐厚、也最不可替代的恩物。

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
曾任高主教書院校長,任內大幅提昇學校成績至Band 1A,對中小學升學策略素有研究;本身亦是前香港手球代表隊及羽毛球青年軍成員,現任多間學校校董並擔任香港島校長聯會榮譽會員部執委。
相關文章︳在網絡世界保護你的孩子:給家長們的5個錦囊︳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相關文章︳拆解「好學校」迷思:Band 1光環外的5把量尺去量度是否「好學校」︳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相關文章︳新來港學童填補收生缺口:從制度差異到文化的4大融合 三方協作構建共融校園︳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
相關文章︳財商教育應從小開始4大建議:建立終身受益的金融知識 防禦突如其來的經濟變化︳高主教書院前校長楊世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