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學童不快樂 婦聯調查:僅57%家長認為家庭生活愉快 經濟不景增家長壓力︳親子熱話

更新時間:12:53 2025-07-28 HKT
發佈時間:12:53 2025-07-28 HKT

香港一家大小各有各煩惱,大人為生活營營役役,孩子就為學業而奮鬥,人人努力向上,但究竟快不快樂?根據香港婦聯於2025年初公布的「香港快樂家庭、學童」問卷調查結果,僅57.6%的受訪家長認為家庭生活愉快,較去年80%的比例大幅下跌,反映香港家庭幸福感正在顯著下降。

親子熱話︳34%學童感到不快樂 過半希望減考試量

香港婦聯月初公布「香港快樂家庭、學童」問卷調查結果,訪問逾千名家長和學童,僅57.6%家長認為家庭生活愉快,較上年的80%明顯下跌。學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尤為值得關注,有34%表示感到不快樂,更有10%表示自己從沒感到過快樂,超過一半的學生希望減少考試數量。反映學業壓力已成為他們快樂的重大障礙。

親子熱話︳34%學童感到不快樂 過半希望減考試量(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親子熱話︳34%學童感到不快樂 過半希望減考試量(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副主席歐陽寶珍對於有逾一成學生指自己「從沒有快樂過」,情況十分危險,令人擔憂,「有句老說話,少年係不知愁㗎嘛,點解小朋友會覺得唔快樂呢?」她指不同階段的學童具體壓力皆不同,但不約而同圍繞升學和成績。加上學生受疫情影響,導致社交方面有障礙。她認為全社會都要關注學童壓力問題,呼籲當局要盡快落實「一校兩社工」或「一校一社工一輔導員」,並於學校設立「心理健康中心」,避免標籤情緒問題。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根據香港心理學會的資料,近年青少年抑鬱和焦慮症的病例顯著增加,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更令問題惡化。學童長期缺乏同伴互動,導致情緒調節能力和社交技巧下降,這與調查中學童不快樂的比例上升相吻合。

經濟不景增家長壓力

調查結果亦顯示家長關注學童學業,近半(49.3%)受訪家長會每天花一至三小時於子女學業上。此外,有45%受訪者表示平均每月花2,001元或以上在子女補習班或興趣班。歐陽寶珍認為,家長抱着不要輸在起跑線的心態,花費於補習已經「常規化」,但近年經濟不景,失業率上升,為家長造成經濟壓力。她批評政府2,500元學生津貼「話停就停」,引來家長很大迴響,尤其基層家庭,冀望教育局和學校,提供更多免費功課輔導和課外活動。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開放式問題引導孩子表達感受 3方法提升家庭愉快度

為了提升香港家庭的幸福感和學童的心理健康,以下提供三個實用的方法,幫助家庭營造更愉快的氛圍:

提升家庭愉快度1:促進家庭溝通與情感聯繫

家長應每天抽時間與子女進行無壓力的對話,例如共進晚餐時關閉電子設備,專注分享彼此的經歷。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良好的家庭溝通能有效降低孩子的壓力感,增強家庭成員間的信任和歸屬感。家長可嘗試以開放式問題引導孩子表達感受,例如「今天有甚麼讓你開心的事嗎?」這樣的對話能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提升家庭愉快度2:鼓勵多元發展 減少學業焦點

家長應鼓勵子女參與課外活動,如運動、藝術或志願服務,這些活動有助於減壓並培養多方面的興趣。香港青年協會的報告指出,參與課外活動的學童在情緒管理和自信心方面表現更佳。家長可與學校合作,尋找免費或低成本的課外活動資源,減輕經濟壓力同時豐富孩子的生活。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提升家庭愉快度3:建立正向的家庭習慣

家庭可定期舉辦「家庭日」,安排簡單的活動如郊遊、桌遊或烹飪,增進親子互動。研究顯示,規律的家庭活動能提升家庭成員的幸福感和凝聚力。家長亦可帶頭實踐正念練習,例如每天花5分鐘進行深呼吸或感恩練習,幫助全家管理壓力,培養積極心態。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相關文章︳沉迷手機︳日研究:學童每日玩手機x小時成績表現即變差 日用超過3小時大腦發育停止 3招防手機成癮

相關文章︳暑假2個月限玩27小時 騰訊與網易推限玩政策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 附3個方法有效改善小朋友沉迷網上遊戲︳親子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