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英來學校3尖子平衡學業興趣不做「書呆子」鞏固記憶要靠溫習次序︳尖子學堂
發佈時間:18:50 2025-11-24 HKT
尖子學堂︳隸屬74校網的光明英來學校是元朗區內熱門小學之一,儘管該校近兩個學年小一已經開設七班,於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仍出現「超收」的情況,除了吸引屯門、元朗、天水圍等鄰近地區的學生報讀,還有不少跨區學生。而該校的升中派位成績同樣理想,約有一半學生升讀英中,當中包括拔萃女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等區外傳統名校。校方同時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提供多項課外活動,如競技啦啦隊、競技疊杯等。是次受訪的三位同學:陳榮焌、黃一翹、黃梓熙在學業方面固然名列前茅,同時也參與不同活動,一起來聽聽他們在讀書及兼顧興趣方面有何心得。

SP:Smart Parents
SP:你平日如何安排學習與課外活動的日程?
榮焌:基本上每日放學後都有活動,通常回到家已經大約六點。而回家後我習慣先洗澡,再吃點小零食放鬆,才開始做功課和溫習。當開始做功課,當然就要全神貫注,目的是鞏固當日在堂上學到的知識。而我每日平均至少都要花一至兩小時做功課、溫習,每科都會溫,逐少逐少增加溫習的內容。溫完書我便會開始練習疊杯,練大約半小時,晚上十點便會瞓覺,確保有充足精神,為明天的學習做好準備。
一翹:如果當日功課不多,或者翌日沒有默書、測驗、考試,放家回家後我會先休息大約半小時,再做功課,之後溫書,通常溫一小時左右,主要重溫當日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臨近默書、測考也有可能溫一至兩小時,剩下的時間就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過有課外活動的話,通常回到家已經時候不早,五點半左右,那回家後便會立即做功課,然後食晚飯、沖涼,做完這些事就差不多時間休息,通常十點半瞓,視乎那天是否很多事情要做。不過我覺得還好,不算辛苦。
梓熙:因為屋企同學校很近,造就了我有充裕的時間做功課。而放學後會補習,大約一個半小時,差不多五點左右回到家。通常回家後會先沖涼抖擻精神,然後做功課、複習老師當日堂上所講的內容,再預習翌日老師會教的內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就會查字典或上網找多些資料。食完飯會練琴,我很珍惜這短短的半小時音樂時間,可以將讀書、做功課的壓力抒發出來。有時間的話也喜歡看課外書,如漫畫、小說。一般九點左右就會睡覺。

大量背誦的科目放後溫 遠離電子產品
SP:如何提升溫習效率?
榮焌:不斷溫習,鞏固自己的記憶。每日溫少少,有時候坐車拿筆記出來看看也是溫習的一種。而越早溫的科目到考試時通常最容易忘記。例如中文,假設考試前一個月已經溫習要考的詞彙,到考試時其實很大機會已經忘記它們的意思;相反,考試前幾天才溫,考試時記憶就會更深刻。又例如常識,因為通常比較多東西需要背,爸爸便建議我在考試前一星期先背一次,然後考常識前一天再重溫一次,這樣做有助我加深印象。另外,有不明白的地方儘快請教老師、與同學組成溫習小組,以及試前不要捱夜也是十分重要。
一翹:一定是把手機關掉,放在一旁,因為手機對學生的誘惑實在太多,如果放在自己旁邊,可能聽到通知聲便會忍不住立即查看,甚至忍不住玩,忘記了功課、溫習。另外,將中英數常四科隔開溫,如果連續兩、三日都溫同一科很容易會覺得悶而溫不入腦;相反,分開溫習能夠保持新鮮感,且先溫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會有更大的動力溫習。上堂時保持專心和寫筆記,做功課時參考筆記裏面所寫的內容,考試前盡量記熟公式,都可以令自己更容易入腦。
梓熙:可以嘗試找一些比較有趣的方法,如小四時學數學科圖形、體積、常識科的人體結構等課題,我會將不明白的地方畫出來,令自己更容易理解及留下更深刻的記憶,而且常識科也很常見這類題型(即出一幅圖,然後問是哪一個部位)。最重要是上課時抄筆記,寫下老師堂上講的重點,方便之後溫習。而且不能一次過溫習所有內容,要分開,如每溫習45分鐘便休息一會兒,讓腦袋消化一下剛才所溫的內容才繼續溫習。
(圖片來源:《親子王》)
做好時間管理 忌死記硬背
SP: 回顧這個學期,你認為自己有甚麽值得讚賞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榮焌:學業方面,我覺得中文、數學、常識都達不到我預期中的成績。於中文科,經常懷疑自己,最後把兩個原本正確的答案擦走了;數學則衰在粗心大意,自己的手遮住了題目的單位,所以我決定要改變揸筆的方式;常識是錯在自己太懶散,因為同時忙於港隊之後訓練和比賽,沒有太多時間溫習而導致,部分題目最後只能靠「估」,並非書上的正確答案。希望下學期英文能夠繼續保持成績,答題時對自己有多點信心,尤其是中文。
一翹:今個學期將太多時間放在課外活動方面,畢竟學業對我來說更加重要,再加上呈分試,我應該花更多時間溫習,待考完試再繼續參與其他活動。學業一定放在首位,如果覺得自己已經溫得夠、溫得熟,空閒時就可以參加課外活動;或者不是臨近考試的時候,溫書稍為短一點,這樣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參與活動了。我期望升上中學後能夠平衡學業和課外活動,繼續參與競技啦啦隊、體操、辯論及田徑,因為這四項活動都是由小學開始參與,不想因為升中或學業而放棄。
梓熙:中文科可能比較需要改善,例如有些詞語不能單靠死記硬背,還要明白其意思及用法,有時對着一些四字成語也會覺得混淆。加上第一次考呈分試時還未知道怎樣應對,但去到小六覺得自己開始慢慢掌握到,就算要記大量的知識也輕鬆了。升上中學後希望可以將成績保持在現今水平,同時參加多些課外活動,尤其是與科技相關的,因為我對無人機等新興科技很感興趣。

陳榮焌 永不言敗的疊杯好手
榮焌小四時受學校老師關Sir影響而接觸疊杯,學了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就已經成為競技疊杯港隊代表之一。「見到關Sir的第一天,他便播放了一段疊杯的片,當刻看到覺得很快、很刺激。親身體驗過後,便更加享受當中的速度感。而每次成功挑戰到最佳時間都會十分開心,有種『哇,原來我都做到』的感覺,能夠比別人快,就會出現非常明顯的成功感。」然而學習疊杯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初初真的會有很大挫敗感,參賽時緊張到手震,但有幸去過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比賽,可以見識到世界各地選手的速度,亦都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相比之下,自己真的算不上快,必須要多練習才有機會贏到,接下來的暑假亦會再去台灣參加交流賽。」

與陳榮焌快問快答
SP: 學習疊杯的過程中有想過放棄嗎?驅使你堅持下去的原因是甚麼?
榮焌:有很多同學都跟我一樣玩壘杯,我們會一起參與訓練。當見到他們能夠順利完成,不禁令我反思為甚麼別人做到,自己卻做不到呢?之後我便更加努力練習。雖然過程中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但教練也有稱讚我的速度比以往快了很多。況且就算世界紀錄保持者也會有失手的時候,學習疊杯不止讓我提升自信,還懂得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敗。

陳榮焌Profile
競技疊杯中國香港代表隊及校隊成員、瑞士「競技疊杯運動世界錦標賽2025」雙人賽及團體計時賽冠軍、中華台北競技疊杯運動精英賽 - 計時接力賽亞軍
黃一翹 愛文字的運動女將
最喜歡中文的一翹,坦言該科可以讓她找到很多樂趣,特別是作文能夠讓我創作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也不一定要跟從書本去學習。一翹同時擁有活潑好動的一面,是學校的競技啦啦隊成員之一,也有參與田徑和體操。「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啦啦隊運動員,因為我覺得這項運動真的好好玩,於進行一些高難度動作時能夠保持專注,暫時忘記壓力,同時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與黃一翹快問快答
SP:競技啦啦隊與我們普遍認識的啦啦隊有何分別?
一翹:普通啦啦隊主要用於支持運動隊伍增加氣氛,表演以舞蹈和口號為主。而競技啦啦隊有將人抬起或翻騰等高難度動作,不單止是拿着啦啦球搖晃。參加競技啦啦隊令我印象深刻,可以跟隊友一起外出參加不同比賽,如在南京比賽贏到冠軍,有同學感動到喊。就算賽前見到其他隊伍的表現亮眼也要保持冷靜,抱持努力、永不放棄的精神,面對之前失敗過的動作也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黃一翹Profile
第11屆中國(南京)啦啦操公開賽冠軍、第三屆香港啦啦隊公開賽暨邀請賽 - 兒童混合組冠軍、2023國際青少年體操俱樂部全國巡迴邀請賽(上海站)團體冠軍及個人全能季軍、2024 - 2025年度元朗區小學校際陸運會女子甲組4 x 100接力冠軍、香港青少年田徑分齡賽U12女子4 x 100接力亞軍
黃梓熙 朗誦兼鋼琴才子
自小一開始參加校際朗誦節,初次參賽便奪得季軍,梓熙表示眾多課外活動中(鋼琴、朗誦、繪畫),最喜歡的是朗誦,更分享多年來的心得。「拿着同一份誦材,可以怎樣用不同的感情帶出當中作者想表達的訊息、作者創作時的心情,做到先可以算是表演得比較優秀。」

與黃梓熙快問快答
SP:參與朗誦對你有何得着?
梓𤋮:記得第一次參加朗誦時其實不太清楚發生甚麼事,只記得當時老師安撫我不要太緊張,當作平日正常表演就可,慶幸最後都取得第三名。不過朗誦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提升自信,能夠在眾人面前表演、演講,同時對中、英文科說話也會有幫助,咬字發音都更加清晰。

黃梓熙Profile
第76屆香港學校朗誦節詩詞獨誦亞軍、散文獨誦冠軍、中詩集誦冠軍;第11屆HKYPA香港國際青少年朗誦及故事演講大賽 - 粵語散文獨誦亞軍;第75屆香港學校音樂節(鋼琴)銀獎;ABRSM Grade 5 Piano Performance Distinction
文:林詩敏
圖:霍楚暉、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荔枝角天主教小學3尖子 5招提升溫習效率:針對弱點出擊自製筆記︳尖子學堂
相關文章︳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3尖子 重複做一件事助溫習 面試直資名校要識團隊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