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父再定義 小提琴教育家黃浩基:「對孩子溫柔,他們才懂得溫柔待人」︳CEO爸爸
發佈時間:17:16 2024-09-30
黃浩基(Calvin)從小便四出張羅,為最愛的小提琴打拼。家境條件不容許嗎?他一足15歲便當part time賺錢學琴;不知道從何找對的老師,他從書店中的一本解構小提琴基本功書籍中,找到作者並冒昧請對方教授。到長大後,他大可成為舞台上的主角,於眾人歡呼聲下演奏,但他選擇把光環獻給小朋友,給予他們發揮的機會,只因他受過很多機遇、恩惠,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難得是,他在教學的路途上,掌握與女兒的相處方式,從此三人一手提琴,一手執弓,奏出不一樣的父女情。
當父母可以嚴謹 但不應以惡先行
於密集而走道曲折的商場內,要找到Calvin的工作室像尋寶一樣,筆者直接了當問他為何選址於此,他說「為了孩子」。Calvin有三個女兒,住在炮台山附近,為了自己對小提琴的愛能夠感染孩子,他特別把工作室設置於該區,方便她們看到爸爸如何為小提琴賣力,以及一班學生們如何練習。現在其中兩位女兒都是小提琴能手(至少在筆者這種門外漢來說是如斯認為),大家姐步入青春期,目標越見清晰,早已設定要向專業級演奏家的身份進發;二妹比較好動,仍在摸索階段,但一拿起小提琴上手,架子到位。有趣的是,訪問之初,Calvin自命嚴父,但其實筆者私下向兩位女孩了解過,她們形容爸爸「搞笑、風趣」,為何會有此落差?「我經常認為當父母可以嚴謹,但不應該以惡先行,更不應事事責備,只要你向孩子說清楚要求、界線,而且跟進,用方法去輔助他們做到,小朋友其實會知道你的底線,並且願意聽你的話。」
曾經,Calvin真的是個嚴父。大女兒五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小提琴表演,當時Calvin覺得她的表現不理想,離開時沿途指出女兒做得不好的地方,到達港鐵站,女兒忍不住哭訴:「為何我做甚麼你都不滿意!」當頭棒喝,Calvin開始反思自己的行徑。「自己七歲時才開始學小提琴,然而女兒五歲已經站在舞台上,其實很了不起,我是否要求太高呢……當時我這樣問自己。」從最初的指令式教授,轉為引導及感染方式,Calvin明白到只有令女兒找到興趣,以及用上適當的方法,才可以令小提琴的學習之路走得更遠更長。「不諱言,我和女兒的相處方式,的確很多時都融匯在練習小提琴當中,但她們會更了解爸爸在做甚麼,為何要這麼努力,而這可以令她們對自我追求更進一步,這是我樂見的。」
環境再難 那就自力更生
究竟Calvin是何許人?怎麼對小提琴如斯熱愛,甚至可以廢寢忘餐日練10小時也不言倦?生於香港的他,爸爸是製造紙箱公司的老闆,媽媽是主婦,早在幼稚園時期,因看哥哥彈小提琴而愛上這樂器,可惜因為家庭出現狀況,他於中二時期必須放棄心愛的小提琴課,要止癮,唯有靠學校樂團的練習。他一直醉心其中,不斷把握時間提升自己的技巧,他認為小提琴是表達自我情感的良伴,因此更想做到精準。到15歲,他當救生員賺取上小提琴班的學費,一直到大學前,認識了一位老師,因了解他的家庭狀況而願意免費教授,即使當時必須到南丫島上課一整天,Calvin都在所不惜,因為他知道機會難得。到了大學畢業時,他已經有自己的工作室,開始教導學生,期間不知道是命運眷顧,還是他的熱誠引發磁場,吸引了有「兒童合唱團之父」稱號的葉惠康博士,到他的工作室觀課,從旁指點之餘,更邀請他到自己的中心教學。「他不但給我很多演出機會,甚至給我的學生機會,為我締造平台,叫我盡力去教便可,是一位很難得的長輩,既信任我的判斷,亦願意協助,我深深體會有舞台讓人發揮的重要,因為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刺激我去追求。」而幫助小朋友的心,亦默默在心中萌芽。
Calvin並沒有就此安於現狀,而是竭力跟隨不同人士學習,了解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先隨張世祥教授遠赴澳洲、中國,又跟其他教授走訪台灣,以及特地到訪俄羅斯及西班牙,學習如何教授初級學生,好讓他們更易掌握技巧,這一切都是為了飽吸知識,然後帶回香港讓更多孩子受惠。「我剛去了韓國的夏令營教小朋友小提琴,這些經驗助我幫自己的學生推向更高層次。一直以來,我感恩有多位長輩提攜,成就今天。」這解釋了他總是以小朋友先行的理由 — 無私奉獻與空間的創造,原來可以為孩子締造不一樣的人生。他也成就他人,現在成了一位小提琴教育家。
不止是音樂 更是良好習慣之培育
這段日子Calvin籌劃了多個活動和比賽,讓學生開眼界之餘,同時提供舞台給予發揮。就像採訪後幾天,便有一個音樂會,請來曾榮獲10項世界冠軍的俄羅斯小提琴家來港表演,10月則會有另一場音樂會供小朋友演出,而每年更會有盛大的香港國際青年音樂家大賽,去年便有全球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共200位小朋友參加,全都是Calvin一腳踢主辦。「所以每年不能籌辦太多,但每個都是給予小朋友舞台、出路與交流的好機會,香港小朋友其實好叻,所以我更想他們有機會見識不同國家的演奏功架,推動他們的學習成果。」現在還會上台演奏嗎?「很少了,就算有都是與小朋友一起演奏,他們才是主角。」
「到現在仍然會因為熱愛而成日拉小提琴嗎?」筆者問道。「會,開心時拉,唔開心時更要拉,這是一個很貼近人心的抒發途徑,我喜歡它的聲音,喜歡不同琴與弓mix and match所得的成果。」在Calvin心目中,學小提琴還有一個好處:練就獨立。
兩個女兒走來,想要跟我們演奏一曲,她們表現靦腆,但一奏起樂章,眼前彷彿幻化成世界級舞台,原來她們不但會拉,更很會讀書,分別就讀拔萃女小學及拔萃女書院,學業與練琴如何兼顧?「我有兩個學生,現在分別就讀哈佛及劍橋大學,我曾經分開問他們如何在繁忙的學習中抽身練琴,他們不約而同說時間管理,同時留意到他們高度專注。當你知道,學業必須顧好,但又喜歡小提琴的時候,自然會懂得分配時間。而讀書是對自己負責,上台演奏都一樣,練習不足有機會失手,這也是為甚麼她們如此獨立。
多引導 少責備
相對於學術成績,這位爸爸比較着重女兒的思維心態及拉小提琴技巧,經常在WhatsApp群組發放正能量語錄,見到運動員的訓練訪問,又會傳給她們看,他覺得自行理解與消化,比硬說道理湊巧。然而大女兒踏入青春期,不是需要花更多心神去了解她的內心世界嗎?「根據多年來的觀察,我發現學音樂的小朋友比較容易度過青春期,因為他們目標一致,要忙比賽、表演,同時我會安排一些admin上的工作去讓他們處理,因此每一個人都會為了盡力做好而很專注,沒有閒暇多想其他的事。當然,女兒都有想扮靚、去社交的時候,我會讓她去試,再自行分析哪些是真正需要和重要。」Calvin還會到學校接大女兒lunch,同時邀約她的同學一起,那麼自然更了解女兒的朋友與喜好,父女間的關係也是這樣微細地建立起來。
多年教學經驗,看盡家長百態,Calvin眼見有些家長對孩子之嚴厲,亦提醒了他不能這樣對待女兒,嚴謹可以,逼得太緊則可免則免,一來會令孩子對眼前的事感到抗拒,二來會變得不再愛聽家長的話。「三來是,只有我們溫柔地對待孩子,他們才會溫柔地對待別人。我們是一面鏡,要先做好。」訪問尾聲, Calvin語重心長說了一席話,這裏也一字不漏分享:「學小提琴,甚或學音樂是長線的,應承了做,就要一直做,因此家長的行為和配合很重要。許多小朋友一開始好鍾意小提琴,為何之後變得不喜歡?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成果,就自然不想學,而如果父母允許他們放棄,他們就一定沒有發芽的一天,因此爸媽們不要輕言放棄,像我般,自小幫女兒養成練琴的習慣,堅持下去,她會發掘當中樂趣。我要坦白,學音樂初期需要花很大力氣,但要將小朋友提拔起來,必須要有耐性、溫柔與空間,多引導,少責備。我發現,家長逼得小朋友越緊,他們通常越難發揮出來,反而見到家長願意給予空間或態度溫柔的話,小朋友更有成果及創造力,同時更聽話。」學音樂好、運動也罷,原則不過其中,你的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也許家長應先反省,好好對準下一步。
相關文章︳ Hush Home創辦人禤秀雯化興趣為事業 睡眠專家兼媽媽的教養獨門心法︳CEO媽媽
相關文章︳反起跑線聯盟2︳將生活點滴變劇集情節 導演劉偉恒:「虎爸虎媽的初心也是愛錫子女」︳星級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