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檢測成糖尿病患者福音 港企推非侵入式兼便攜產品 「開發歷時達8年」
發佈時間:06:00 2025-07-04 HKT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監測酮體水平,以觀察是否發生酮症酸中毒,目前最常見方法是指尖採血或尿液檢測,但因疼痛感強,患者往往難以長期堅持。不過,來自香港科學園的澳科環球(AusMed)團隊研發了一款非侵入式且便攜的氣酮分析儀「KetoMetrics」,只需呼一口氣,其光子感測技術即可測量氣酮濃度,提供了一個無痛檢測酮水平的方案。
澳科環球創辦人葉琳(Christine)從音樂跨界到生物醫療科創領域,帶領項目從2017年概念驗證到如今推出第一代產品,歷時長達8年。她在接受《星島頭條》專訪時感嘆,未曾想過需要這麼長時間,「最初只是為了幫患糖尿病的小孩,沒想到8年後,我們在治療領域取得了新成功。這不僅是挑戰,更帶來巨大的滿足感」。
一次性設計 降殘留污染風險
所謂「酮」,是用來檢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酮症的重要生物標記。根據介紹,KetoMetrics採用「一次測試、一個檢測套件」設計,大幅降低殘留污染風險,並使用一次性集氣袋採樣,確保每次測試的衛生與安全。記者親身試驗時發現,操作極為簡單,對集氣袋呼氣後,分析儀約1分鐘即可計算並顯示血液酮水平,能快速檢測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EDKA(正常血糖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與傳統指尖採血和尿液檢測不同,KetoMetrics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種傷害更小、精準度更高的監測方式。此外,傳統非侵入式檢測需依賴實驗室的大型設備,體積為KetoMetrics的370倍,價格高至數10萬至100餘萬不等,且操作複雜;KetoMetrics則基於創新傳感技術,不受酒精或其他氣體干擾,經高靈敏度校準,檢測結果可媲美實驗室級儀器。
創辦人從音樂轉型科創事業
至於Christine最初投身音樂事業,在香港修讀的本科及碩士學位都是音樂藝術相關,畢業後曾在大學工作,之後再到澳洲墨爾本進修,取得香港及澳洲會計師資格與美國金融風險管理資格,隨後還曾在德勤工作,最後因機緣巧合赴悉尼大學參與「大學發展」工作。她稱「大學的核心在於研究,需推動產學研結合」,也因工作需求開始關注科技領域。在工作7、8年後,接觸到了「非侵入性糖尿病管理氣酮分析」項目。
初心只為幫助糖尿病患兒童
當時澳洲一些一型糖尿病患兒童需頻繁扎針監測,若疏於管理,會影響家庭生活與學業;而她從那時起,就決定投身無創技術的產學研,並選擇回到香港,將它從實驗室帶到市場。她於2017年創立澳科環球,並於2019年進駐香港科技園,「當時我看到了這項技術的潛力,以為只是幫助那些孩子,沒想到影響會這麼大」。
如今,KetoMetrics除服務糖尿病患者外,還應用於肥胖症診療、癲癇管理及關注飲食健康的人群,並與香港大學、香港都會大學、東華三院等機構合作,探索更多應用場景。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Christine未曾預料在醫療領域能開拓如此廣闊的探索空間。
笑言不知需近8年 「投入後停不下來」
不過,Christine笑言,最初未料到創科之路需耗費7至8年,「當時以為概念驗證後,4年就能完成」。在她的計劃中,完成後會繼續回歸大學,或從事藝術、慈善等相關工作,「但真正投入後,我發現自己停不下來。」
她又憶述,許多投資者因過往失敗經驗而趨於謹慎,加上當時投資環境保守,挑戰尤為艱鉅。幸運的是,早期得到了充滿熱情的投資者支持,但技術研發過程中,精準度、設備尺寸及長期儲存等問題層出不窮;此外,如何讓大眾理解並接受這項技術也是一大難題,普及化需持續教育與推廣。
儘管創業路途充滿挑戰,Christine卻顯得雲淡風輕。她表示,失敗在所難免,「我以前讀音樂有一個好處,就是我不怕孤單」。當技術瓶頸出現時,團隊間的相互鼓勵與理解成為支撐。她也強調「打破常規」,將否定與壓力轉化為前進動力,現在「當看到受眾群使用產品,滿足感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