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移民升學 學業壓力小 重玩重體驗教學

更新時間:17:00 2022-09-20 HKT
發佈時間:12:00 2022-09-22 HKT

談移民,除了英美澳加,紐西蘭亦是港人的移民熱點,主要因為當地自然風光好,空間大適合小朋友成長,加上當地的教育質素有保證,八所大學位列全球五百名內,學術地位備受國際認可。「紐西蘭面積比香港大,但人口卻比香港少!」自二〇一八年移民至奧克蘭(Auckland)的Mike笑說。香港人對紐西蘭的印象是「羊多人少」,居於當地後Mike始發現地多人少是當地最大優點。「變相當地的教育也會以小班教學為主,而且空間大,小朋友跑動機會多,對其成長有幫助。」

Mike一家四口透過技術移民至紐西蘭奧克蘭並於New Lynn區定居,假日經常開車到附近城市旅遊。
Mike一家四口透過技術移民至紐西蘭奧克蘭並於New Lynn區定居,假日經常開車到附近城市旅遊。

 

二○一八年,Mike一家四口移居至紐西蘭奧克蘭New Lynn區,兩名兒子分別七歲和五歲。他坦言,因為小朋友在香港使用母語教學,初到紐西蘭時,兩名小朋友對於上課不太適應。「大仔當時上課是完全聽不懂,更遑論測驗做功課看題目,所以一開始也有少許擔心。」不過,Mike說紐西蘭的的學校奉行小班教學,學校非常專注小朋友的狀况。「師生比例約一比六,當地小學普遍一班三十多人,但有四至五位老師負責教學,老師很容易察覺到小朋友的問題。」Mike指出在移居初期,老師很快便注意到大仔在語言上碰壁,有些題目看不明白,主動提出每星期抽時間幫小朋友補課以熟習英文。「有不少香港家長於移民時擔心小朋友的英文能力,但小朋友適應力快,以我小朋友來說,一個月後已經慢慢跟得上進度。」Mike笑稱,現時外出有時有部分英語聽不懂,反而會叫兩個小朋友幫忙。「所以我經常說,還是擔心自己比較好!」

紐西蘭的教育着重體驗,亦有很多課外活動,圖為Mike兒子在學校參與聖誕節的表演。
紐西蘭的教育着重體驗,亦有很多課外活動,圖為Mike兒子在學校參與聖誕節的表演。

 

Mike指自己的大兒子比較頑皮,在香港上學不時被罰,現在 經老師悉心教導,行為已大有改善。
Mike指自己的大兒子比較頑皮,在香港上學不時被罰,現在 經老師悉心教導,行為已大有改善。

 

學業壓力小 重玩重體驗教學

Mike指紐西蘭教學方法較自由開放,注重啟發,上學壓力不大,老師上課時會用不同遊戲啟發小朋友,但會很明顯感受到這裏的學習進度比香港慢,尤其是數學科,兩地教學程度的差異比較大。「香港小一已經教乘數表,但在這裏小四才學到,甚至三年級才學看時鐘、簡單的加減數,雖然如此,但英文程度就比香港高。」

Mike認為香港的教育方式較重視成績,紐西蘭則著重體驗,讓小朋友自由發揮,探索更多可能性。
Mike認為香港的教育方式較重視成績,紐西蘭則著重體驗,讓小朋友自由發揮,探索更多可能性。

 

Mike認為,紐西蘭的教學方式着重啟發,在幼年時期較重視「玩」和體驗,透過各種遊戲啟發思考,並學習社交和小朋友相處,如果香港家長比較重視學業成績,硬要將香港「求學求分數」模式套在紐西蘭會較難適應。「我的大兒子比較頑皮,在香港上學時不太適應,經常被老師罰或者需要見家長,但這裏的風氣比較開放,願意接受小朋友不同的性格特質,也比較傾向『講道理』,老師會主動向家長溝通講解小朋友的情況,花很多時間在小朋友身上,改善他的行為問題,所以我很高興看到孩子有很大的改善。」

 

講求學習其他語言 與世界接軌

除此以外,Mike認為紐西蘭雖然地理上較為偏僻,但為了培養小朋友的世界視野,當地很重視語言學習。除英文外,當地大部分的學校也會要求學生學習中文和毛利語(Maori)。「當你走出機場,會發現路牌也是使用英文、中文、毛利語三種語言,三者的地位是相等的。」毛利語雖然是紐西蘭土著毛利人的語言,今日紐西蘭絕大多數人口也非毛利族,但當地學校為了保留種族和身分認同,仍然會要求學生學習基本的毛利語。 Mike的兩名兒子現時每星期至少有一節課堂學毛利語,他認為如果要移民至紐西蘭及真正融入當地,除了學好英文外,學毛利語同樣重要。「當地學校也會花時間教小朋友中文,對我來說,中文很重要,因為紐西蘭很重視這語言,日後做生意或者工作也有用,建議家長不應輕視。」

Mike分享指,紐西蘭屬英聯邦體系國家,深受英國影響,至今仍保留英國教育體制,學制與英國同為七年制中學,與香港六年學制有所不同,但相比英國和澳洲等地,紐西蘭學費和生活費明顯較低,當地的義務教育從五歲開始一直至十七歲,對家庭的壓力較低,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移居紐西蘭四年,Mike認為當地對於小朋友的學術要求較香港寬鬆。現時他兩名小朋友在教會學校就讀,他指教會學校校風淳樸,不是根據學區劃分,而是可以跨區報讀,所以選校時較為靈活。他和家人是天主教徒,想報讀當地教會學校的話,小朋友必須先領洗,如果港人家庭未領洗而想在當地再作安排,那需要預留時間。「因為當地領洗前需要修讀幾個月的神學課程,詳情要根據教會安排,因此家長必須留意免時間失預算。」

作為天主教徒, Mike也為孩子揀選了教會學校,並提醒孩子須先領洗。
作為天主教徒, Mike也為孩子揀選了教會學校,並提醒孩子須先領洗。

 

報校注意 入學時間與香港有別

有別於一般公立學校,教會學校可能會要求學生家長向學校捐款,而這些捐款都被稱為「家長捐獻」,作為學校的營運基金。「公立學校屬於義務教育,不需要繳交學費,原則上教會學校也不需要交學費,但我們有『捐獻』的體制,大約五百至一千紐西蘭元一年(約港元二千四百多元至四千八百一十一元)。」如果有意移民紐西蘭,他提醒要注意當地的開學和報校時間,因為有關方面不同於香港,紐西蘭學校每年一月底或二月初開學,分三個學期,不少學校歡迎插班,建議可以提前詢問學校,了解當地收生情況,但如果能遷就當地入學時間,對小朋友適應會更好。

Mike認為紐西蘭天主教徒比例較多,當地教會的團體和支援也較多。平日他會參與華人的教會團體,認為在這裏可以認識到更多「同聲同氣」的港人、華人,有助適應當地生活。「紐西蘭地方大,不同地方亦有不同特點,像我現時居住的New Lynn,開車只需三十分鐘就可以到達奧克蘭,親子配套好,也有很多華人超市,對於剛移居來紐西蘭的家庭來說很方便。」

經過四年,Mike和家人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生活,深深體會到要移居海外必須放棄舊有身處香港時的生活模式和思維,如學業上,港人家長大多以成績主導,但紐西蘭着重體驗,家長必須慢慢適應。另一樣Mike認為要適應的,是紐西蘭生活較平靜,不如香港般精采,夜生活少之餘,娛樂方式也不同。」現時每逢放假,他都會花時間帶小朋友去公園,趁住長假期會去不同城鎮親親大自然。「這裏自然環境比較多,對小朋友成長是好事,習慣了五光十色的家長來到,相信需要時間習慣,但亦相信很快會體會當中美好。」

紐西蘭學校每年一月底或二月初開學,分三個學期,故報校時間要注意了。
紐西蘭學校每年一月底或二月初開學,分三個學期,故報校時間要注意了。

 

專家:學制與香港類近易適應

瑪託思海外升學集團資深升學教育顧問Jofee表示,紐西蘭當地的中學大多為公立學校及男女校。紐西蘭境內八所大學全部是公立大學,也有數十所技術學院,當地大學在世界排名不俗,證明其教育質素有保證。她提醒,紐西蘭的公立中小學與英國一樣,以學區劃分,採就近入學,而因為紐西蘭人口較稀少,所以當地小學規模通常不大,從數十人到數百人不等,主要採用小班教學。

不少港人移居時擔心當地學制與香港差別太大,小朋友難以適應。本身曾經在紐西蘭留學的Jofee就分享道,紐西蘭民風淳樸,學制亦與香港分別不大,港人學生適應不難。她續指,當地小學課程六年, 中學課程分為初中三年(Year 7至 Year 9)、高中四年(Year 10 至13)。第11、12及13班(即等同香港中五、中六)的學生均需參加國家考核制度(NCEA,Nation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以作投考大學學位或升讀高等教育課程之用,部分學校亦設有GCSE、A Level及IB課程,加上當地的證書備受世界多國大學所承認,包括澳洲、美國、英國、香港等,如果日後有意到其他國家繼續升學也非常方便。

另外,她指當地除了傳統大學升學外,職業導向的學校和課程涵蓋領域亦非常廣泛,包括旅遊及酒店管理、電腦軟件應用、程式編寫、舞蹈、繪畫及設計等,出路多元化。

文:袁志敏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