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秘笈|接種甲型肝炎疫苗 保護力可達二十年【610期】
發佈時間:07:00 2022-02-10 HKT

自古有云:「病從口入」,意指疾病是由飲食不慎引致,甲型肝炎便是典型例子之一。甲型肝炎乃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嚴重者或出現急性肝衰竭(又稱暴發性肝炎),但情況較為罕見。今期「育兒秘笈」邀得兒科專科醫生講解何時需要接種甲型肝炎疫苗、其副作用與禁忌症,以及其他有效的預防方法。
甲肝病毒可存活一年
甲型肝炎主要透過口糞傳播,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馮卓文指 出,傳播途徑多為接觸或進食受感染者糞便污染的食物及食水,如水源受到污染,也有可能傳播甲型肝炎。他續說: 「甲型肝炎病毒可於淡水和鹹水生存, 存活期可長達一年,該病毒在食物也能生存數天。假如進食了未經煮熟或受到污染的食物,尤其是貝類海產,或飲用受污染的食水,均有可能感染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的潛伏期一般為兩至四星期不等,但也可能長達兩個月。至於甲型肝炎的病徵,馮卓文指與其他肝炎相近,包括發燒、疲倦、食欲不振及噁心等,上腹部偏右的位置亦會感到不適,甚至腹瀉及皮膚偏黃(即黃疸), 小便呈深色或茶色,大便或較為淺色。

建議慢性肝病患者接種
馮卓文指香港的甲型肝炎感染個案不算太多,「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本港的甲型肝炎個案每年約有一千宗,近年則每年少於一百宗。」他引述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建議,需要接種甲型肝炎疫苗人士包括前往甲型肝炎流行地區旅遊或長期居留者,「高發區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衞生環境欠佳較易爆發(甲型肝炎),例如中亞、非洲、 南美、東南亞及內地等。不過內地現時的疫苗計畫已包括甲型肝炎疫苗,感染數字有所減少。」
其他建議接種該疫苗人士為患有慢性肝病者,如先天性膽管閉塞或曾換肝等,以及患有血友病而需要長期接受血漿衍生凝血因子治療者,「本身肝臟有問題的話,接種甲型肝炎疫苗便多一重保障。」

兒童疫苗適合一歲以上
大人與小孩均可接種甲型肝炎疫苗,馮卓文指本港共有三款甲型肝炎疫苗皆可用於兒童,而不同藥廠牌子的疫苗功效沒有太大分別。他表示,三種兒童甲型肝炎疫苗均需要滿一歲後接種,主要分別是接種年齡上限及每針相隔時間,「三種疫苗的接種歲數,分別為一歲至十八歲、一歲至十五歲及一歲至十七歲,共需接種兩針。第一針同樣要滿一歲,至 於第二針與前一針分別需相隔六至十二個月、六至三十六個月及六至十八個月。」
馮卓文指出,接種兩劑甲型肝炎疫苗已能產生足夠保護,毋須接種加強劑。「有很多研究顯示,兩劑甲型肝炎疫苗的保護力最少有二十年,甚至可長達三、四十年。」
接種該疫苗後,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心情煩躁、頭痛、注射部位疼痛及紅腫、疲倦乏力及胃口欠佳,他補充:「也可能出現與腸胃相關的症狀,例如痾嘔肚痛、輕微發燒等。」
或致急性肝衰竭
患上甲型肝炎,成人出現的病徵一般較兒童多,特別是五至六歲以下的兒童,病徵相對少,馮卓文稱家長較難察覺,可能直至小朋友出現黃疸,甚至驗血顯示其肝酵素較高才發現。「黃疸通常持續一段長時間,起碼數星期以上,肝酵素上升也要數月至半年後,(水平)方會回復正常,約有百分之四十的兒童甲肝患者需要住院治療。」他補充,一般而言兒童因感染甲型肝炎而致命較為罕見,康復者基本上終身免疫。

貝類海產須徹底煮熟
要預防甲型肝炎,除了接種疫苗外,還要注意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 馮卓文提醒:「進食前及如廁後要洗手,妥善處理排泄物及污水,廚具也要整潔,食物尤其是貝殼類海產要洗淨及煮熟。」他又建議家長遵照衞生防護中心指引,應把軟體介貝類水產動物加熱至內部溫度達攝氏九十度,並維持九十秒,而且最好在烹煮前去除外殼,否則應在攝氏一百度沸水中烹煮至外殼打開,再煮三至五分鐘方可進食。
Q: 哪些人不適合接種甲型肝炎疫苗?
A: 對疫苗的任何成分有過敏反應,或曾於接種疫苗後出現過敏反應者,均不適合接種甲型肝炎疫苗。患有重病及注射當日身體不適者,宜待康復後再接種。馮卓文認為,雖然沒有證據顯示甲型肝炎疫苗會對孕婦或胎兒的健康構成問題,但接種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
文:黃正怡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育兒秘笈 | 輪狀病毒傳播力高 嬰幼兒接種疫苗助預防【609期】
育兒秘笈|留意腦膜炎雙球菌症狀 考量四款疫苗條件差異【608期】
育兒秘笈|日本腦炎可致永久後遺 十歲以下病況較嚴重【6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