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國華中學夥仁大 培訓學生導賞員 推廣中華文化

更新時間:16:16 2023-07-06
發佈時間:16:16 2023-07-06

自中小學恢復全日制,加上口罩令解除後,學校停辦多時的課外活動已逐漸復辦,西九文化區內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M+,更成為學界新寵,不時有老師帶領學生參觀。Elsie知道,位於元朗的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在今年3、4月,就跟香港樹仁大學,以及香港公眾考古學會,首次合辦「香港文物及博物館學生導賞員計畫培訓」,有系統地訓練中學生導賞員,早前更首次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履職」,為小學生擔任義工導賞員,而Elsie也有隨行,既看展覽,亦聽聽學生導賞員的介紹。


12小時訓練 須通過考核

負責是次活動的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副校長洪昭隆同Elsie講,通過導賞員培訓的同學有6位,分別來自中一至中五,首次服務的對象,是同一辦學團體的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共有30位小學生參與,加上小學方面把活動跟內地姊妹校作直播分享,因此也是中港交流活動。「今次參與的中學生導賞員有3位,除了導賞外,還有一系列教學活動,包括在出發前,跟小學分校的同學作簡介,講解參觀博物館的禮儀、不同展廳的知識、分組活動安排等等。」

由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太大,加上時間關係,當日同學們只可參觀兩個展廳,分別是展廳一的「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以及展廳二的「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參觀的小學生,由於不少是首次參觀,故對展品很有興趣,除了聽導賞員講解,亦會主動發問,例如「為甚麼時鐘上有個佛像?」、「為何飾物都是金色的?」等等,遇到導賞員未能解答的問題,同行的老師亦會「出口相助」,幫忙解圍。

洪副校長表示,「香港文物及博物館學生導賞員計畫培訓」是一項資優計畫,期望讓學生透過培訓,對故宮文物及博物館,具備專業認識和興趣,從而推廣中華文化。「整個計畫的訓練時間為12小時,有2天須在樹仁大學上課,學習清朝歷史及博物館的資源知識;另有2天則在博物館實地考察,包括故宮及文物探知館。」

博物館導賞員除了有專業知識,還要有導賞技巧,例如透過提問引起參觀者思考,或用生動手法介紹展品等。洪副校長說,參加導賞員培訓的同學須經過考核,在口試及報告上達標,才可獲發證書,「當同學裝備了知識,就有信心帶小學生、地區長者,以及有需要導賞服務人士,提供知識為本,配合中華文化傳揚的故宮博物館導賞。」


工作不簡單 喜獲成功感

Elsie跟就讀中三的導賞員鄭家慧傾過,她說參加導賞員培訓是受老師邀請,而她本人也喜歡欣賞和探討歷史文物,例如中國陶瓷設計、古代科技等。作為導賞員,須對館內文物有深入認識,故帶隊前,她亦重點了解兩個展廳內其中20件文物,好為小朋友作介紹,但誰知導賞員的工作,並無她想像中簡單。

「有些我有興趣的文物,會找多些資料講解,但我喜歡的,卻未必是小朋友喜歡的,例如有個古代水樽我很有興趣,但他們卻沒太大興趣,反而喜歡看繪畫、飾物等。」鄭家慧又說,當導賞員須記很多資料,但未必每件文物歷史都很有趣,有時需要「死記」;然而,當能解答小朋友的問題,她又會很有成功感。


年齡差距小 講解「無咁悶」

至於參觀的小學生中,部分曾參觀故宮文化博物館,當時亦有導賞員帶領。六年級的池泳瑤同Elsie講,過往也曾在專業導賞員帶領下欣賞展品,而且講解亦很詳細,但坦言今次由中學生導賞員帶領,可能說話方式比較輕鬆,感覺「無咁悶」。小五的梁雅婷亦認同,中學生導賞員只比她年長4、5歲,大家感覺較親近,說話內容較有趣,因此讓她對展品介紹也較深刻,並提升對中國歷史的興趣。

洪副校長說,除了小學生外,該校的學生導賞員本月會再帶長者到故宮參觀,稍後亦會到一所區內小學,協助推廣歷史文化,以不同形式,推廣中華文化。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Elsie陳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6日教育版專欄「家長八達通」。


延伸閱讀:

星島小一入學天書 拆解選校貼士 剖析8大教學團體

文廸 - 走出疫情的暑假|家長教室

真光首推原創粵劇 師生演繹建校艱辛

凌婉君 - 家長情緒要關注|家長教室

黃筠媛 - 在期望孩子改變之前|家長教室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