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強迫困境|容貌焦慮症 圖解應對良方

更新時間:16:10 2025-05-20 HKT
發佈時間:16:10 2025-05-20 HKT

愛美是人的天性,但如果太過在意外表而產生以下行為:外出時不敢拿下
口罩;一整天離不開照鏡子;反覆美顏修圖自拍照;三番四次進行整型⋯⋯這
樣可能就有「容貌焦慮症」。

文:王文宇 圖:星島圖片庫

  原井宏明是精神科醫生,另一位作者,松浦文香10歲左右因為強迫症而前往精神科就醫,好不容易大學畢業,後來到原井的診所當秘書,照顧強迫症病人。
  容貌焦慮是甚麼?你有容貌焦慮症嗎?簡單而言,為自己的外貌或身材而苦惱,而陷入強迫困境。這個症狀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分年齡、性別或背景,患者通常過度關注和擔憂自身外貌問題,焦慮造成個人自尊心和情緒負面影響。
  這個心理病正式的醫學名稱是「身體臆形症」,與一般單純煩惱自己樣貌的情況不同,「而是會伴隨焦慮不安的心情與反覆的確認動作,並且超過正常的頻率和程度,造成生活上的困擾,這其實是強迫症的一種。」病態一旦形成,就會逐漸惡化,不知不覺,你會對自己不存在的問題變成問題,並不惜花費越來越多時間和金錢去處理,作者告訴我們,症狀如果置之不理的話,可能會造成以下後果:
1.行動範圍越變越狹窄——因為走不出焦慮;2.有社交障礙而情願窩在家——失去自信而逃避;3.極端情況下——導致自殺或自殘;4.脾氣變差——怒氣出在家人身上的情況大增。5.工作受影響——收入倒退。

  要注意,容貌焦慮在某些職業或行業是特別高危,如模特兒、明星、主持人等需要特別重視外貌的行業,這些職業有增加容貌焦慮的風險。
  綜合第二章《症狀類型》,可以作容貌焦慮症狀的簡單Check List︰
1. 花費許多時間在打扮上,根本無法出門。
2. 不斷反覆看鏡子確認自己的樣子。
3. 為了調整外貌,會不斷搔抓在意的部分。
4. 不斷重複去做美容整型。
5. 為了美容而無限制花費時間與金錢。
6. 外出時用帽子、墨鏡、口罩把在意的部分藏起來。
7. 在意齒列整齊及牙齒顏色,結果避免與人聚餐。
8. 討厭在學校拍攝團體照片,而拒絕去學校。
9. 在意身材不佳或太矮,而放棄求職與戀愛。
10. 在意性器官或胸部大小形狀,而避免發生性行為。
11. 在意頭髮稀疏,看到生髮、增髮廣告就很痛苦。
12. 在意自己的體臭,而避免到擁擠的地方。
13. 照片在上傳到社群網站前,強迫修正、影像加工。
認知心理學着手
  事實上,人類是如何辨識臉部的呢?作者在書中有解釋的,這是從認知心理學着手,從觀察小嬰兒的行為開始。「剛出生的小嬰兒智把兩個洞的東西都視為臉部;六個月大左右以後才會開始區分人類臉部。」成長之後,就會逐步對臉部做出比較精細的辨識,並學會由表情推測情緒,估計別人是否正在生氣、不開心或不高興等。總言之,人接受外來的,以及內心感覺到的資訊便越檬越複雜,或許,煩惱如此這般伴之而來。

《圖解名醫傳授健康知識:容貌焦慮症》
作者:原井宏明、松浦文香
譯者:黃詩婷
出版:瑞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售價︰$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