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類與大自然:環環緊扣的生態系統
發佈時間:16:03 2025-11-20 HKT
大嶼山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島上得天獨厚的環境變化造就了豐富的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香港電台生態節目《大自然零距離》第三集探索位於大嶼山的水口便是其中一個生態熱點。據歷史記載,約300年前便有村民在水口定居,並以務農及捕魚為生,附近亦有不同的生態環境 (生境)如風水林、溪流、農地、沼澤及潮間帶等,構成了獨一無二的自然人文環境。時至今日,不少農地已被荒廢並變成了季節性濕地,餘下少量農田繼續種植稻米。然而,這些稻米並不是供人類食用,而是生態復育 重要的一環。
香港觀鳥會自2021年開始在大嶼山水口進行「水口自然保育管理計劃」,透過持續的濕地管理工作,以保育水口的地貌並提升生物及生境多樣性。而農田中的稻米就是為了吸引鳥類而種植的,特別是屬於全球極度瀕危 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除了鳥類,農田中亦孕育着各種生物,包括蛙類、蛇類、水生昆蟲、蝴蝶等,而在背後默默支撐着這些生物的便是農田的野草。單是在一片小小的農田裏已經長了超過20種野草,包括李氏禾、柳葉箬、水虱草、水蓑衣等。李氏禾是一種罕見蝴蝶 — 寬鍔弄蝶的寄主植物,而水蓑衣則是美眼蛺蝶的寄主植物,這些蝴蝶僅出現在濕地及田邊,因此這些野草雖然不起眼,但卻為農田帶來生物多樣性。
至於位於南丫島東岸的索罟灣,這裡不僅以海鮮聞名,亦是南丫島其中一個生態熱點,蘊含着不少具特色的動植物。在碼頭附近有一片泥灘,由於位處於河口位置,河溪流出的淡水與海水混合,加上潮汐漲退,形成了這片泥灘上鹹 淡水的生境。在生命叢林的喜鹽草復育 計劃下,重新生長的喜鹽草吸引了各種水鳥前來停留覓食。而在整個泥灘上,各式各樣的海岸生物正在活動,例如釘公、沙蟹、泥蚶在棲息,亦有不少鳥類如磯鷸、岩鷺、小白鷺、蒼鷺在捕獵。
除了海岸生物,索罟灣的生態亦十分豐富。索罟灣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植物便是羊角拗,多數生長於林邊及灌木林。羊角拗是一種攀援灌木,會依附在其他植物或建築物向上生長。由於它結出的果實粗狀對叉,貌似羊角,因而得名。羊角拗亦是「香港四大毒草」之一,全株具有有毒的白色乳汁,不慎服用可能會引致腹痛、昏迷甚至死亡,因此行山時遇見羊角拗,切勿胡亂觸摸。據索罟灣村民表示,山上還有不少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其中一種便是「米仔樹」,老一輩的長者舊時經常會上山採集。沿着山徑行走,還會見到「牛大力」、「胡蘆茶」、「餘甘子」等山草藥。
文章出處:內容輯錄自港台電視部製作的生態紀錄片《大自然零距離》,現逢星期六晚上7時在港台電視31播出。
文:王顥霖、王曉欣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