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宇宙速度?掌握星空之門的神奇密碼 太空旅行夢非遙不可及丨星島教室
發佈時間:16:30 2025-10-24 HKT
你是否曾經幻想像火箭一樣衝向浩瀚宇宙,探索閃爍的星辰與遙遠的行星?想踏上這場太空冒險之旅,首先要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宇宙速度。這是進入外太空或飛向其他行星的關鍵。今天,就讓我們解鎖星際之門的鑰匙,衝破地球的束縛,一步步向更遙遠的宇宙邁進,認識與太空探險有關的神奇速度!
何謂「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是指火箭、衛星或太空船在太空中運動時,必須達到的特定速度。根據不同的目標和情況,「宇宙速度」分為3種——「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遊戲闖關,每一關都需要更高的速度,才能進入更遠的宇宙世界!
第一宇宙速度:進入地球軌道鑰匙
「第一宇宙速度」是物體進入地球軌道、穩定環繞地球飛行所需的最低速度——約7.9公里/秒(約28,440公里/小時)。
試想像,你用力將一個球拋向天空。如果拋出的速度足夠快,球就不會掉回地面,而是沿着彎曲的軌道圍繞地球飛行。這就是人造衛星運行的原理!例如,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依靠第一宇宙速度穩定運行,為全球提供精準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此外,風雲氣象衛星和「天通一號」通訊衛星也依靠這個速度,為我們提供天氣預測、災害監測和通訊保障。沒有這些衛星,我們的生活將變得非常不便。
第二宇宙速度:邁向外太空的自由
如果想飛向月球或火星等其他天體,就需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亦叫「逃逸速度」。這個速度約為11.2公里/秒(約40,320公里/小時)。突破這門檻,就能真正離開地球引力,向着更深遠的宇宙展開旅程。
地球引力就像無形的「彈力網」,要從這張網掙脫,只有速度夠快才能成功。例如,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探測器依靠第二宇宙速度,突破地球引力,成功登陸月球,完成月表探測和樣本採集。「嫦娥五號」於2020年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此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依靠第二宇宙速度,成功飛向火星,並於2021年實現了環繞、着陸和巡視3大任務,成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重大突破。每一次火箭升空,都是人類對星辰大海夢想的一次具體實現!
第三宇宙速度:衝向太陽系外宇宙
如果我們的目標不止局限於月球或火星,而是更遙遠的太陽系外——這就必須追求「第三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就是航天器要擺脫太陽引力、飛離整個太陽系所需的最低速度,約16.7公里/秒(約60,120公里/小時)。
能夠突破這個極限的人造探測器屈指可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它成功離開太陽系,目前仍在以驚人的速度行進於星際空間,為人類帶回來自宇宙深處的珍貴訊息,並傳遞地球的問候給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
火箭推進技術: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要達到如此高的速度並不容易!火箭的動力來自極高壓的燃料高速燃燒,產生強大的推力。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當燃料倉內的推進劑在高溫高壓下瞬間燃燒,氣體就會從噴嘴高速噴出,反作用力便推動火箭昂首衝天。就像放氣的氣球,氣體快速噴出時,氣球會朝相反方向飛出去。例如中國的「長征」火箭系列,「長征五號」的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約等於14架滿載的波音747同時起飛!「長征」火箭不僅具備強大動力,更配備先進的自動導航與分階段分離技術。正是這些技術突破,讓「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取樣返航、「天問一號」探測火星,也讓我們距離宇宙更近一步。
太空旅行夢非遙不可及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或許未來的太空旅行有一天會像國際航班一樣普及。想像一下,有朝一日我們可以搭乘太空飛船環繞地球一圈、甚至造訪月球或火星,從太空鳥瞰藍色地球,這夢想或許在你我的努力下距離實現只差一步。而設計下一代火箭、打造嶄新太空裝備的工程師,也許正是現在好奇心滿滿的你。人類追夢的腳步從未停歇,每個突破都來自敢於想像與實踐的勇氣。
宇宙速度讓我們跨越重力枷鎖,從第一宇宙速度環繞地球,到第二宇宙速度遠征行星,再到第三宇宙速度衝出太陽系,這些數字背後凝聚了無數工程師的智慧與汗水,也象徵着無限探索的雄心與渴望。現在就開始累積相關知識與技能,也許下一位踏入宇宙的人就是你!
小思考,大智慧
試觀察火箭發射後的軌跡,你認為火箭為甚麼須分階段發射?
參考答案
火箭分階段發射的原因如下︰
- 減少重量負擔:當第一階段的燃料耗盡後,拋棄空的燃料箱可以減輕重量,讓後續階段更輕鬆推進。
- 提升推進效率:分階段設計允許每個階段針對不同飛行階段進行優化。
- 克服地球重力:第一階段提供最大的推力,後續階段則專注於加速。
- 節省成本:部分火箭(如第一階段)可回收重複使用,降低發射成本。
- 適應不同任務:不同階段設計可針對不同任務進行調整。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老師黎淑瑩、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老師紀煒昌
延伸閱讀:
DSE生物科丨鑑證科學活動 從DNA指紋分析 認識緝兇必殺技丨星島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