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書院|盛產學生運動員 校友為師弟「加操」名將任教體育科|專訪

更新時間:06:45 2025-10-10 HKT
發佈時間:06:45 2025-10-10 HKT

英華書院並非首年誕生「武狀元」,校長陳狄安表示,除了剛畢業的鍾子豪及張愷文外,近年亦有學生在體育科取得5**、5*或第5級的佳績。他指該校有不少學生運動員,而他們可在文憑試奪佳績,有賴其刻苦精神、自律,對運動及學業的承諾和熱誠,「普通讀DSE的學生都已經很辛苦,如本身是運動員,運動訓練外還要兼顧學業,是不容易的。」

英華書院|冀學生運動不忘學業  聘舊生為師弟補習

英華書院體育科主任袁志堅表示,該校近年修讀體育科學生的數字上升,每年約20人會選修體育科,較其他學校每年約10多人為多,他估計原因或跟該校多學生喜歡運動有關,「即使未必是體育校隊的同學,對運動有熱誠,都可能會選修體育科。」

陳狄安強調,英華書院推行全人教育,期望學生有均衡發展,所以儘管學生強於運動、音樂或其他才能,學校對他們的學業仍有一定要求,舉例當部份學生運動員需要學習支援,校方會盡量配合,「例如會以學校基金,聘請校友為師弟補習,而學生毋需另外付費;考試期間,又會開設運動員專屬自修室,有師兄和老師當值,為成績較弱的學生『加操』,給他們補功課。」

有趣的是,陳狄安指校方邀請的舊生,絕大部分也是運動員出身,且能兼顧學業,雙方更易溝通之餘,部份師兄弟更會在私下保持聯繫,「事實上,有些校友過往也受過師兄的恩惠,於是亦會把些傳統一代一代傳下去。」

另外,英華書院也透過課外活動,培育學生21世紀的技能和態度,例如溝通、解難、組織能力等。對於體育方面有潛質的學生,陳狄安指校方也有不同形式的支援,「我們很希望由學生主導,老師作支援,例如有學生想成立學會,可先寫建議書;如要求有資源,可以跟老師或我討論,如學校資源能及,做到的話,都儘量幫忙。」他舉例早前有學生想成立街舞小組,老師就建議同學嘗試設先導計劃,辦得好的話,翌年就可成立學會,獲校方恒常支援。

英華書院|聘請專才教練 提升學生運動表現

英華書院體育事務主任羅漢良表示,該校會聘請專業教練訓練學生。何健勇攝
英華書院體育事務主任羅漢良表示,該校會聘請專業教練訓練學生。何健勇攝

英華書院歷年來培育了不少體育明星或運動員,包括兩屆奧運金牌得主、「劍神」張家朗(讀至中四轉校)、羽毛球運動員李卓耀、籃球運動員鄭錦興、惠龍兒、陳張敏、周家駒等、學界「飛魚」何肇倫及蕭濤等等,未能盡錄。

在英華書院任教達30年的學界體育事務主任羅漢良表示,該校在體育方面表現出色,除了本身是男校具人數多的優勢外,該校的傳統文化,校友對母校的感情,願意在畢業後仍回校幫忙,例如為師弟補習、作球隊領隊,出錢出力支持學校等都是關鍵。

另外,羅漢良指英華書院歷年聘請了不同範疇的專才或頂級教練,讓學生留在校內,都可接受最好的指導及最先進的訓練。他又表示,該校曾有不少運動員任教體育科,讓該校學生可接受專業訓練,其中他就特別提出退休多年的前體育科科主任招成滿,是帶領英華籃球隊成長的重要人物。

「招sir在50、60年代時,在香港是數一數二的籃球員,更曾代表中華台北,去芬蘭赫爾辛基的奧運會;他是一手一腳帶我們的籃球隊,由不會打球,然後打比賽,慢慢去成長。」羅漢良指英華有不少優秀的體育老師,亦是該校體育出色的因素。

英華書院|學界運動成績概覧(部份) 

比賽名稱 得獎人/獎項
中銀香港紫荆盃 港九區最佳游泳運動員獎蕭濤(24-25)
港九區最佳籃球運動員獎蔡浩東(24-25)
中銀香港青苗盃 港九區學界卓越青苗籃球運動員獎何樂天(24-25)
港九區學界卓越青苗田徑運動員獎鄭俊浩(23-24)
全港中學校際三人籃球馬拉松高級組賽事 冠軍(22-23);冠軍(23-24);冠軍(24-25)
Nike全港學界籃球精英賽 冠軍及最有價值球員獎---蔡浩東(23-24);季軍(24-25)
中國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港九區第一組學界賽(籃球) 甲組冠軍;乙組亞軍;丙組亞軍;團體亞軍(24-25)
中國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港九區第一組學界甲組賽(乒乓球) 亞軍(24-25);冠軍(23-24)
恒生乒乓球學界盃男子雙打賽 冠軍(24-25)
中國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港九區第一組學界賽(游泳) 甲組季軍;乙組殿軍;丙組殿軍;團體殿軍(24-25)
中國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港九區第一組學界甲組賽(羽毛球) 亞軍(24-25)
全港學界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公開組) 亞軍(24-25);亞軍(24-25)
賽馬會五人足球盃(學校組高級組) 冠軍(24-25)

記者:陳艷玲

延伸閱讀:

SEN學生專訪|2歲確診自閉症 憑DSE佳績入中大 母親獨力撫養 成兒子最強fans

DSE狀元專訪|兩征星島辯論賽得着多 邱博恩學懂完美掌控時間 提升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