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自己喊停 專注眼前的美好|閱讀角度

更新時間:14:00 2025-08-24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8-24 HKT

一口氣讀完《幫自己喊停!》這本小書。「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引發全球關注的諮商技術,對於改善重度依賴(Dependence)與問題行為相當有幫助。

努力無法立刻獲得回報

我們平日沉迷於遊戲、影片、社交網站、煙酒、暴飲暴食⋯⋯等等;作者認為這些讓人想戒掉的上癮行為,具有以下令上癮者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優勢:也就是「能夠立刻獲得成就感」、「能帶來舒適感和放鬆」、「能打發時間」、「能滿足對認可和歸屬感的渴望」、「能逃避現實(沉迷於不同世界)」、「能忘記職場現實世界的壓力和討厭的事」、「想受到社會關注和為他人喜愛(讚)」、「能解除寂寞」、「能獲得高成就感及物質的滿足」及「可順利交談」等等。

所以,我們廢寢忘餐地不斷上網,找同伴晚上集合玩遊戲,不斷等待、立即回覆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等message,自拍、找最滿意的靚相放上網,自己隨時彷彿變成超級英雄或美人,更不想認同現實世界中平凡的自己;因為按作者描述,「在現實世界中,努力往往無法立刻獲得回報。」

現實中尋找接受你的人

就算花費很多金錢、時間去練習,也不能立刻令成績變好,亦不能立即成為專業正規的球員、藝術家或醫生。而遊戲、上網就可以立即成就,即時回應;有一種迅速提升人氣、角色,變得更強的良好感覺;完全不用經過捱苦、付出、忍受未成功前的失敗或面子上的碰灰。

「這就是它(上網遊戲表達)吸引我們的地方。」那如何可以成功擺脫這種上癮後不能一刻停頓的行為?作者提出「替代行為」的方法,如在現實生活中實際體會與人之間交流的樂趣:「在現實世界中找一個能夠接受你的人吧⋯⋯他(她)看到你不完美、俗氣的一面時,還能接納你,給你一個『讚』的一個朋友或親人。」

文:陳偉邦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閱讀角度系列:

電車背後的120件事|閱讀角度

人類學家看香港飲食文化|閱讀角度

大融合的粵菜觀|閱讀角度

《教宗選戰》信仰反思 峰迴路轉│閱讀角度

醫生的「瘋狂」暗語│閱讀角度

餐桌上的中國故事│閱讀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