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領軍人胡適 國學大師錢穆 |歷史人物
發佈時間:14:00 2025-05-13 HKT

教育家
新文化運動領軍人 胡適
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與領袖之一,倡導白話文聞名於世。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私立南開大學校董會董事等職。他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在哲學上倡導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方法論,主張「大膽假設,細心實證」,「實驗是真理的唯一試金石」,在政治上主張自由、民主、容忍、改良的自由主義,是近代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
- 生卒年份:1891年—1962年
- 重要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
胡適生活照:
名句:「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說八分話。」

胡適除了提倡白話文以便利文化推廣外,亦積極推動民主及科學發展,終生為家國事務籌謀,對近代中國教育改革功不可沒。
跟孟子一樣,胡適在年少時都得到母親的悉心栽培,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他大意犯錯的時候,母親會循循善誘向他說教,讓他感受到尊重和自省的重要性。另外,胡適的媽媽在學術教育方面亦不會敷衍了事,就算需要付出額外的金錢,也盡力使胡適在知識上有更大的獲益,為他的文學修養打好穩妥的基礎。
後來,一些像胡適那樣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學者,在民國初期合力提倡宣揚「民主與科學」的文化改革運動,在這場「新文化運動」中,胡適是第一位積極推動使用白話文的。此外,他還提出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實用主義,兩者都對我們的學習帶來明顯的裨益。
胡適的故事:
相關文章:
從中國「舊學」到新文學——胡適與香港大學中文學部的轉變|根本月報
五四運動106周年金紫荊升旗 陳國基:青年是希望、是未來 鄧炳強難忘年輕同事愛國情懷
國學大師 錢穆
錢穆,字賓四,中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1912年至1930年間,先後在小學、中學、師範任教。1930年任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其後任北京大學史學系副教授,兼任清華、燕京、北平師大史學教授。1949年,錢穆南來香港,創立亞洲文商夜書院,1950年改組為新亞書院,出任首任校長。及後新亞書院獲香港政府邀請參加組創香港中文大學,錢穆堅持香港中文大學應以發揚中國文化、以中文為授課語言、第一任校長必須為華人擔任為宗旨,對中文大學的發展方向,貢獻良多。
- 生卒年份:1895年—1990年
- 重要著作:《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名句:「近代的中國人,只因我們一時科學落後,遂誤認為中國以往歷史上一切文物制度全都落後了。此實是一種可笑的推斷。最低限度講來,中國人所一向重視不斷講究的修齊治平之道,較之並世各民族,斷不能說是落後………」
錢穆是著名的教育家及歷史學家,先後於多間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學授課,作為近代「國學大師」的其中一員,他的學術成就極高,及後與友人在香港創辦香港中文大學前身之一的「新亞書院」。
錢穆跟大多數讀書人擁有同樣的特質,就是從小開始便手不釋卷,雖然因為家貧的原因導致他未能完成中學的課程,但錢穆沒有輕易放棄,他一直勤奮自學,更在家鄉的中小學開展了他的教育和寫作生涯。他曾為多間內地知名大學擔任歷史系教授,積累的教學材料和講義,幫助他寫成《國史大綱》這部享負盛名的著作,讓年輕人明白應對國家的歷史懷有溫情和敬意。
後來錢穆決定將中華文化在香港傳承下去,便與唐君毅等人創辦「新亞書院」,更擔任創校校長達15年之久。為了實現理想,錢穆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堅持吃苦奮鬥的精神,最終帶領新亞與崇基、聯合兩書院合併成為「香港中文大學」,培育無數人才。他一生守護中國文化歷史,對中國及香港的教育界貢獻良多,絕對值得我們敬佩。
錢穆的故事:
延伸閱讀:錢穆著作「登上」習近平書架 曾被毛澤東點名「反動文人」
勵進教育中心供稿
供稿機構致力協助香港的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以建立歷史感和民族觀。
圖:網上圖片、維基百科
相關資料:
相關文章:
教育家 發明家
積極開拓無私付出 作出獨特貢獻──教育家 吳貽芳 張載|歷史人物
推動時代進步 改革創新的發明家和教育家──魯班 馬鈞 顏之推 蔡元培|歷史人物
思想家 政治家
為國興衰存亡守志 思想家和政治家──王陽明 顧炎武 孫中山 梁啟超|歷史人物
忠臣 名醫
醫德仁心濟世為懷 古代名醫──華佗 甫謐 孫思邈 李時珍|歷史人物
政治家 謀士
成就清朝霸業孝莊皇太后 推動變革卻背負專權亂政張居正|歷史人物
改變中國思想體系的思想家 整頓吏治直言敢諫的政治家|歷史人物
博學多才出謀獻策 一代謀士──伍子胥 范蠡 李斯 張良|歷史人物
賢妻良母
文學家 書法家
造詣高超才華洋溢 文學家和書法家──歐陽修 王安石 王羲之 唐伯虎|歷史人物
中國首位女書法家 王羲之恩師衛鑠 高超造詣啟發他人|歷史百科
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