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熹東 - 點茶問禮 科技傳藝 - 視藝師語

更新時間:14:00 2025-11-22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11-22 HKT

近年,以中華文化藝術為本的課程越見豐富,許多學校以非遺項目作為切入點,不但讓視藝教育銜接歷史脈絡,開啟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雙重旅程,也為視藝老師開拓教學資助的新途徑。本文嘗試以我校「傳統與科技交融」的茶藝教學實踐為例,希望為各位教育同儕提供可資借鑑的例子。

首先,筆者深信從淵博的中華文化中選取其一,進行深度沉浸,作全校式的推廣,才是做到傳承的關鍵。除了重現「宋代點茶」這項融合繪畫、茶道與美學的活動,筆者於校內新增「茶藝師」制度,教導他們泡茶方面的知識和素養。學生亦會親自參與茶席設計:從茶具選配、茶布擺設,到色彩構圖,每一個細節都是五感美學的鍛煉。

此外,筆者在校內打造「茶空間」,每逢周二、周四午後,由茶藝師按照傳統的功夫茶泡茶方法和禮儀,為學生沏茶。學生分級輪流品茶,在茶香中學習「茶禮」。所謂「茶禮」,指的是奉茶者一句「請飲茶」,接茶人一聲「謝謝」。學生取茶時隊列整齊,微笑感恩——禮儀背後的價值觀教育,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傳統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因此,我們嘗試以STEAM角度激活中國茶藝教學,例如帶領學生運用不同顏色的茶湯及加濕器製作「茶香霧化裝置」,從視覺和氣味認識茶葉分類和泡茶知識,更結合學生最愛的體素藝術,設計數碼「陸羽茶人」,並運用大數據開發人工智能泡茶應用程式,讓學生能隨時隨地自學泡茶,讓傳統文化藉數碼科技走入生活。

以上融合傳統與創新的茶藝教學,不僅為學生帶來於公開展覽和開放日展示所學的機會,更驚喜的是,他們回到家中會主動為家人泡茶,深深體現到茶藝教學背後承載的文化認同、美學認知和禮儀實踐。筆者希望以上例子能為視藝老師帶來新靈感,共同推動中華文化藝術教育,讓傳統藝術在孩子手中綻放新芽。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王熹東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員、聖若瑟英文小學視覺藝術科老師。

延伸閱讀:
吳運忠 - 在大芬村的一場藝術邂逅 - 視藝師語
張紫敏 - 新的開始·新的修行丨視藝師語
梁志芬 - 去到邊畫到邊的釜山之旅|視藝師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