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富正 - 深化青年成長與思考 從擴闊視野開始|學友智庫
發佈時間:14:30 2025-11-19 HKT
社會各界一向重視青年培育的工作,培養青年對香港和國家發展的關懷與責任感。現時中學課程中的「其他學習經歷」已納入不同形式的社會服務和與工作相關的體驗,協助學生達至全人發展。通過親身參與義工活動或職場實習,學生能接觸社會不同階層,從互動與觀察中,建立服務精神。
通過親身經驗能讓青年更直接地感受社會的真實面貌,但要深化成長與思考,仍需要有進一步的「導引」。以下列舉一些「導引」的方法:
1.從關注公共政策的文件開始:今年9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及高端人才集聚地,並擴展「三層應急機制」至小學高年級,加強對有需要學生的支援等。通過閱讀及討論《施政報告》內容,青年不但能了解政府的施政方向,亦能掌握香港在教育、創新與社會發展上的重點規劃。
2.了解國家層面的發展藍圖: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於10月下旬審議了新一輪「十五五」規劃(2026至2030年)的《建議》,該規劃綱要預計將於2026年3月的全國「兩會」正式發布,屆時將確立中國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對香港青年而言,了解「十五五」的方向,有助掌握國家與香港在經濟及社會發展上的關聯,從而清楚自身定位與未來機遇。
3.從12月7日立法會選舉出發:近月各區的候選人在論壇分享其對社會議題的主張,對青年而言,是一次學習的良機,通過關注不同候選人的政綱,不僅能了解社區發展與社會需要,亦能思考如何以自身角色參與公共事務。
關心社會是一種需要培養的習慣。青年可從不同途徑,譬如關注《施政報告》、認識「十五五」規劃,或從立法會選舉出發,逐步打開社會視野的起點。當青年願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融入社區、關懷國家,便能不斷裝備自己,成為推動香港與國家共同進步的新一代力量。
文:方富正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友社全人發展部主管,專注於全人發展及領袖培訓。
延伸閱讀:
梁麗嬋 - 全運會與教育實踐創新|學友智庫
高曉君 - 不時不食 四季養生|學友智庫
梁國成 - 潤物細無聲|學友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