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忠 - 點止航天咁簡單|直資育材

更新時間:16:30 2025-10-28 HKT
發佈時間:16:30 2025-10-28 HKT

隨着香港首位航天員正在祖國受訓、本港院校參與中國航天工程、坊間的各項航天比賽,近年「航天科技教育」已成學界熱話。宏信書院由學生製造全港首枚衛星和第一支固體火箭、於9月底公布的載荷實驗設計比賽奪得特別金獎,並將成就全港第一個學生太空實驗,到首創小四至中三的航天課程、成立全國中小學首個態勢感知實驗室追蹤衛星等等,是湊湊香港這片「航天熱」或純粹吸引眼球嗎?

並非每位學生均立志成為科學家或航天員,但我們仍要求小四至中三的學生動手製作衛星、設計火箭、規劃太空城市並創建太空車,以及設計載荷工程等,目的只為通過跨學科STEAM教育培養具成長型思維的年輕人。身為爸爸,我的小朋友亦從小開始參與如檸檬發電和解難積木等富趣味的科學實驗。他們從中學習堅毅地克服挑戰,以體現愛因斯坦所言:「我不是特別聰明,只是停留在問題久一些而已!」航天課程試行屆滿一年,學生在探索中面臨挑戰,培養堅毅精神,排除萬難完成任務。看見同學為製成品雀躍萬分,其腦袋分泌的多巴胺也是他們的快樂激素!

教育的本質已轉向未來式,純粹傳遞知識的教育手法已成過去。以往家長嚴厲管束子女的做法或已跟不上時代。就像小女就讀小學時,在沒有任何引導下卻能自行用媽媽的手機下載應用程式,說明只要能適當使用並用得其所,家長應加以鼓勵子女接觸日常的科技電子工具。

為了裝備下一代迎接未來的挑戰,航天科技不可或缺。試想想簡單如日常使用手機尋找路線、採用駕駛導航系統,甚至追蹤颱風、勘探地球資源、發展低空經濟和無人駕駛等,一一離不開航天科技。要讓孩子擁抱未來,航天科普教育成了最低門檻。

這剛好配合國家如日中天的航天發展,讓我們乘上這班高速列車,融入國家的深度規劃,培養人才,宏信書院更榮幸獲頒全港首間「全國航天特色學校」。今天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不要忘記航天科技不僅是科技,還包括國家安全與愛國情懷。

「太陽底下無新事」,太陽以上呢?

文:林克忠

本欄由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總校長。

延伸閱讀:

陳偉傑 - 體育培養21世紀能力|直資育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