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禧 - 產教融合需進行學科優化|卓言絮語
發佈時間:16:30 2025-10-10 HKT

內地的高等教育正經歷一場深度的學科重整。教育部最近印發的《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快速布局一批新興學科,並創新教育目錄管理機制。這場改革不止是技術性的調整,更需要高教系統改革,真正貼近社會與產業需求。
延伸閱讀:陳卓禧 - 《愛國主義教育法》 實效在得法|卓言絮語
人工智能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近年AI相關專業在高校中迅速擴張,反映出市場對相關人才的強烈需求。不過,部分院校只是追逐潮流,在師資與課程設計上準備不足,導致學生畢業後難以真正對接產業。這提醒我們,產教融合要防止一哄而上,更要有系統性的規劃與資源配套。
另外,要促進基礎學科與交叉學科的發展。內地提出要設立示範性學科交叉中心,並對供需失衡的學科進行預警與整改。這些措施既是對教育質量的把關,也是在為未來產業儲備人才。
香港也在重構高教的定位與功能。特首《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申明「北都大學教育城」不是為大學擴展校園,高校的申請必須與企業和產業結合,政府此舉是希望通過空間規劃與政策配套,促進學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產教融合在香港高校已逐漸展開,未來若能進一步打通學術與職場界線,將有助於培育具備創新能力的新一代。
延伸閱讀:陳卓禧 - 香港職業教育何日優|卓言絮語
此外,在職人士的技能提升與轉型(Upskilling & Reskilling)也是重要一環。要滿足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需求,原有工作人口的知識已不足以應對,不少人通過進修計劃來增值自己。政府與教育機構亦推出多項資助與培訓計劃,尤其是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綠色科技等,支援市民。
香港若要在全球人才競爭中保持優勢,發展八大中心,必須讓教育系統具備快速回應產業變化的能力,並建立一個靈活而具前瞻性的學習生態。這不止是教育的轉型,更是整個社會對未來的集體準備。
文:陳卓禧
作者為港專學院及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