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良 - 優化兩史課程 厚植家國情懷 |來論

更新時間:17:49 2025-10-06 HKT
發佈時間:17:49 2025-10-06 HKT

教育局日前公布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框架,以配合特區政府提出強化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方針。

近年,政府加強推動歷史教育,讓學生全面正確認識歷史,樹立國家觀念。在課程層面,當局自2018/19學年起,將初中中國歷史科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其後修訂課程內容,以「古今並重」為原則,精簡歷代政治史,增加近現代史內容,又加強中華文化及香港發展的學習內容。至於高中課程,則自2009年新高中課程推行以來,從未進行檢討。隨着社家在全球格局中角色日益重要,課程內容有必要與時並進,回應社會發展與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次兩史課程修訂,將進一步完善初、高中歷史課程的銜接,為學生提供更完整的歷史學習體系。

「古今並重」全面認識國家

是次高中中國歷史科的課程優化,明確貫徹「古今並重」的原則,採用通史形式,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民族關係及中外交流等發展,為學生建立穩固的歷史知識基礎。除古代和近現代外,課程更納入國家近年發展概況,讓學生全面了解中國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例如,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單元中,內容涵蓋改革開放在各方面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港澳回歸與祖國統一進程等,有助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理解國家近代以來取得輝煌成就的奮鬥歷程。

至於歷史科,則以「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為原則,課程設由國家立場闡述世界歷史,強調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係。例如在單元3「中國與世界」,涵蓋中國參加兩次世界大戰的貢獻和歷史意義、中國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影響,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及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實踐等,突出中國於不同歷史階段的角色與貢獻。兩科發揮互補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更全面的世界觀,拓闊國際視野,培養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延伸閱讀:

優化高中中史及歷史科課程框架 教評會:助吸引學生選修

DSE︱教育局公布優化中史及歷史科課程框架 強調香港回歸祖國歷程及「一國兩制」 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支援師生落實新課程

教育局已成立專責工作小組,並嚴格遵循既有的課程發展機制,由專業領航,將優化建議提交予課程發展議會轄下的委員會進行詳細討論,並在過程中持續徵詢學界及持份者的意見,確保課程優化的專業性,值得肯定。

兩史課程更新,難免為教師的備課、教學策略及評核模式帶來新挑戰。筆者期望當局在落實過程中,持續加強對前線教師的專業支援,包括舉辦專業培訓、到校支援、講座及工作坊等,協助教師掌握新課程重點、教學策略及考評要求。

除了修訂課程外,提升學習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樣重要。筆者期望當局牽頭開發更多元化、互動性強的學與教資源,發展電子教材及網上學習平台,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歷史,提升教學趣味與效能。此外,精簡及優化公開評核的要求亦是關鍵一環,以進一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歷史教育肩負薪火相傳、啟迪未來的重要使命。教聯會將繼續與教育局及學校緊密合作,積極推動課程優化落實,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其成為有識見、有擔當的新一代,為香港、國家以至世界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文:全國人大代表、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圖片來源:星島圖片庫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