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煒 - 未來教育|教評心思
發佈時間:16:30 2025-10-04 HKT

今日的教育不應再局限於傳授知識,而是應着重啟發學生的思考力、創造力及責任感等。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製作的「未來教育和技能2030/40」,未來人才不僅需要知識和技能,更關鍵是培養態度和價值觀,具備適應力、責任感並能為社會創造新價值的能力,強調學生承擔責任、跨界協作及解難能力等。回顧19和20世紀,教育多以標準課程為主,着重紀律和知識灌輸。進入21世紀,我們的教育需要將焦點重置,轉向啟發創新與靈活思維,強調多元智能的培養,包括同理心、反思能力及創意等。
延伸閱讀:陳月平 - 奮力前行 不負期許|教評心思
隨着人工智能和數碼科技的普及,數字教育已成為香港教育政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近期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政府不僅預留20億元支持中小學推動電子學習和人工智能素養,更會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等,目標讓香港的學生能掌握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以及為他們在學習經歷中注入未來發展元素,務求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
我校參考國際課程的精髓,創建校本COMPASS課程,提供多元的體驗活動擴闊學生的國際視野,以及協作和創新能力。我們讓學生體驗小組學習,要求學生以探究、討論、反思和匯報等方式進行跨學科的學習,積極推動AI應用和數字公民素養教學配合未來所需,並以未來教育為目標,全面裝備學生軟技能和培養正向價值觀。
延伸閱讀:翁港成 - 沒有球星的球賽|教評心思
展望未來,來到21世紀,世界變化日新月異,未來人才必須懂得反思,跨界協作和運用科技創造新機遇,態度與價值觀和技能同樣重要,我們必須及時培育學生有關能力和創造新價值的素養。所以,培養未來的人才,是需要我們將以往標準化學習模式改變,需要將死記硬背知識的學習方式轉化,我們能否做到?
教育停步,未來也將停步,就在今天,我們一起重塑優質教育吧。
文:林志煒
作者為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資深會員。
延伸閱讀:尹淑芬 - 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合適的學校|教評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