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頴忠 - 環境營造|津中樂道
發佈時間:17:02 2025-09-22 HKT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校園環境絕非靜態的布景板。它有着強大的功效,能塑造學生的認知、情感與行為。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之地,我們更需動動腦筋,將每一寸空間轉化為滋養學習的泉源。
所有空間設計必先符合嚴格的建築與消防安全條例,這是底線。在此基礎上,我們追求營造讓學生感到安心、被接納的環境。柔和的色彩、舒適的家具、展示學生作品的牆面,都能傳遞「這是屬於你的地方」的信號,讓學生有歸屬感,提升學習意願。
空間設計需緊貼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例如,圖書館不僅有寧靜的閱讀區,也可設空間給學生作討論之用。特別室、課室的家具應輕便及可重組,從而配合小組合作及多元教學模式。將樓梯轉角、閒置牆面巧妙轉化為閱讀角或微型展覽區,亦可提升學習效能。
延伸閱讀:陳志維 -《志願軍》三部曲:重現抗美援朝的烽火歲月|津中樂道
校園是文化傳承的地方,打造「中國文化房」,可通過中國文化活動(如書法體驗、茶藝或傳統節慶活動),讓學生沉浸式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當環境變得吸引人且支持學習時,學生的內在動機自然被激發。「中國文化房」的沉浸式體驗,讓歷史與文化課變得生動,學生提問與探究的主動性明顯增加。
學業壓力是港生普遍的挑戰,設立「Wellness Commons」,集靜觀、瑜伽及紓緩情緒於一體。社工及輔導老師定期在此舉辦壓力管理工作坊。學生反饋在此能有效紓緩情緒。Wellness Commons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情緒出口,讓學生情緒壓力得以釋放。
香港資源緊絀,營造校園環境更顯珍貴。它非奢侈之舉,而是提升教學效能、培育全人教育的重要策略。當每一面牆會說話,每一個角落能育人,學校便真正成為學生樂於沉浸其中、主動探索成長的樂園。
讓我們共同努力,以匠心打造空間,為香港培育更具素養、更富情懷的新一代。
文:羅頴忠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校長。
延伸閱讀:金偉明 - 健步足球的啟發|津中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