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良 - 《施政報告》務實推動教育發展︱來論
發佈時間:14:45 2025-09-19 HKT

日前,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這份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的《施政報告》,一如既往,重視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的先導性、基礎性和支撐作用,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深化國民教育、建設國際教育樞紐、促進數字教育等,鞏固及發揮香港教育獨特優勢,推動香港教育更高質量發展。對此,筆者有如下四點感受。
積極推動數字教育
其一、深化國民教育,厚植家國情懷。《施政報告》從「一國兩制」實踐和香港發展的高度,強調維護國家安全、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文化,展示政府的努力成果。在學校層面,《施政報告》進一步深化國民教育,包括「心繫家國」活動恆常化和普及化、持續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設計建國歷史體驗行程等,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體驗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提升民族認同感。此外,當局亦會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課程,深化歷史教育。教聯會將繼續配合政府,通過愛國教育支援中心,讓教育界和各界人士參加國情國安的專業培訓,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其二、推動數字教育,促進教學創新。配合國家的教育數字化策略,今年政府全力推展數字教育,包括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舉辦數字教育周等。最近,教聯會亦發布《香港數字教育發展建議書》,提出了四大建議,包括盡快為AI教育制訂藍圖、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擴大數字教育資源及增撥資源供學校推展AI教育,共同推動數字教育邁向新台階。
可喜的是,這份《施政報告》有多項措施回應,明年將會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並在高中數理科目課程設置、教師培訓及增撥資源等方面,全方位開展相關工作。筆者建議當局鼓勵更多推廣人工智能有成功經驗的學校及其教師團隊,到其他學校進行支援,以縮窄校際差異。同時加強兩地合作,互相開放教育資源平台給教師、學生及家長使用;共同開發適合兩地學生的網上課程及數字教材等,持續推動數字教育。
推進國際教育樞紐建設
其三、加快推進國際教育樞紐建設,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政府宣布成立「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由政務司司長擔任組長,以更高層次、跨部門協作,加強統籌和規劃,全力推進建設大學城。同時,政府亦會成立「留學香港專班」,加強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合作,全方位加強宣傳推廣,並進一步放寬非本地學生限額至50%,相信有助吸引更多各地的優秀學生來港升學。
值得留意的是,《施政報告》將「留學香港」推展至中小學,包括以試點形式容許直資學校申請上調班級數目及每班學生人數,並鼓勵國際學校提高收生名額。鑑於東盟國家對優質教育有一定需求,日後政府可更針對性地加強向東盟國家宣傳及收生,專門推出針對華僑子女的錄取計劃,吸納當地尖子,進一步推動香港教育國際化。
其四、深化職專教育,培育專業技術人才。近年,政府積極推動職專教育,成立了兩所應用科學大學,並設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加強聯動推廣。《施政報告》提到,會鼓勵應用科學大學與內地和海外龍頭企業加強合作,推動產教融合和聯動推廣。應用科學大學聯盟亦會研究推進與廣東省頂尖職業技術院校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平台,相信能夠形成更大合力,推動兩地職專教育的發展。
筆者期望政府日後能夠與內地各省市的職訓機構加強合作,為香港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及考察的機會。同時,持續向學生及家長加強推廣職專教育,改變他們對職專教育的負面印象。
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已經進入新階段,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施政報告》以經濟和民生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涵蓋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政策,受到社會廣泛肯定。教聯會將會積極配合特區政府的工作,推動落實各項教育政策措施,推動香港教育持續進步,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文: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