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教路三步曲 助孩子處理情緒變化|家長教室

更新時間:18:00 2025-09-17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9-17 HKT

在孩子的成長旅程中,情緒如同天氣般變幻莫測。但我們要明白,情緒不是錯誤,而是孩子正在學習如何面對世界的過程。他們不是故意「不聽話」,而是在用他們懂得的方式,表達內心的需要。

延伸閱讀:韓詠芝姑娘 - 與子女溝通的藝術:同理心的力量|家長教室

第一步,「覺察」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反應,往往是對環境的回應。當他們感到失望、被忽略或不安時,可能會以哭泣、發脾氣或沉默來表達。家長的角色不是急於糾正,而是成為一面穩定的鏡子,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當我們說:「你是不是因為玩具被搶走而感到生氣?」孩子會學懂自我覺察,明白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不是每天都能乖巧聽話,也不是每次都能控制情緒。他們會有失控的時候,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家長若能在這些時候選擇接納與陪伴,而不是責備與否定,孩子便能在這份安全感中學會自我調節,慢慢建立穩定的內在力量。真正的教育,是在孩子最混亂的時候,仍然選擇站在他身邊,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

第三步,「過渡」孩子的情緒。情緒智慧的培養,不需要高深的理論,而是從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開始。吃飯時聊聊今天的心情,睡前一起回顧開心或難過的時刻,都是建立情緒理解的好機會。通過繪本、角色扮演或情緒卡片,孩子能慢慢學會過渡和處理不同的情緒。這些小小的互動,就是讓孩子學會處理情緒。

延伸閱讀:梁康民 - 善待家長自己的情緒|家長教室

我們教了多少道理,孩子未必記得;但我們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是否選擇了理解與陪伴,孩子會一生銘記。情緒風暴過後,那份溫柔的擁抱,才是孩子心中最珍貴的安全感。親子關係的力量,在於同行。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文:李卓翰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親職教育註冊社工李卓翰。

延伸閱讀:Laura姑娘 - 善用暑假提升親子關係|家長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