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崇傑、陳麗森 - 特殊教育需要 視覺藝術教育|視藝師語

更新時間:16:30 2025-09-14 HKT
發佈時間:16:30 2025-09-14 HKT

隨着9月1日開課,全港學生進入2025/26新學年。教育局自1997年便開始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使全港普通學校都能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特殊教育需要,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服務,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發展潛能,促進全校師生尊重個別差異,共同締造共融的校園。根據教育局「融合教育」數據顯示,2024/25學年公營中小學共有67870名SEN學生,較上一學年多出3650人,對比2019/20學年更是增加近3成,這與近年評估機制改善及家長意識提高有關,而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類別大多為特殊學習困難、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和自閉症。

延伸閱讀:何詠恒 - 藝術展覽與視藝教師|視藝師語

SEN是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的簡稱。SEN學生雖然在學習、生活和社交上不似一般學生,但他們在藝術領域卻總能展現出獨特的才華,例如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強烈的表達欲望等。無論在繪畫、音樂與舞蹈方面都表現出超越同齡人的天賦。

藝術創作不僅是一種表達方式,更能為SEN學生提供情緒調節、認知發展、社交互動和身體協調等多方面的支援。老師和家長們可通過相關方式以支持孩子探索藝術,如觀察興趣、多元嘗試、重在鼓勵、尋求支援等。

延伸閱讀:潘恩耀 - 藝術展覽與視藝教師|視藝師語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新一期期刊亦以「特殊教育需要.視覺藝術教育」為題,讓許多教育同工及社會人士進一步認識視藝教育與特殊教育需要的關係,編輯小組走訪了多位學校校長、老師、藝術家和社工。

從箇中例子反映出視藝教育對SEN學生的「身心靈」有莫大正面的影響,除可培養SEN學生及其家庭的自信心,亦增強他們與家庭之間的和諧關係。另一方面也能夠建立自己與社會的聯繫。大家都異口同聲說SEN學生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視藝創作實可發揮他們的無限潛能,在美感教育中肯定自我價值。期刊期待可帶動各界更關注SEN視藝教育的重要性並促進交流。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吳崇傑、陳麗森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執委會成員。

延伸閱讀:吳崇傑 - 博物館之我感|視藝師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