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 - 伍少梅學生成長故事(2)|牆角寒梅

更新時間:18:00 2025-07-31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7-31 HKT

新來港學童因為教育制度、語言和社會的差異等因素,在學習及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伍少梅中學中三級的徐煒林同學,是一位來港3年的學生,他以良好的適應力迅速融入校園,並憑着其成熟穩重的性格,成為本地和新來港同學之間的橋樑。煒林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克服逆境、主動融入,並以感恩之心回饋社群的典範。

作為新來港學生,煒林的起點充滿挑戰,他需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語言和文化,同時要面對家境困難的現實。然而,煒林從未因此抱怨或退縮,反而將這些挑戰視為成長的磨練,以努力和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不讓家人和師長擔心。

延伸閱讀:李建文 - 伍少梅學生成長故事(1)|牆角寒梅

煒林敏銳地察覺到本地與新來港同學之間的隔閡,並樂於擔任溝通的橋樑,他用真誠和耐心,多次成功調停同學之間的矛盾,協助彼此建立友好關係,促進了校園的共融文化。這份超越年齡的成熟、同理心及領導力,讓他深得兩方同學的信任,並在這3年來一直被師長和同學的認可,擔任班長。還有,煒林加入了紅十字會,通過參與團隊活動和服務,與校內校外學生建立聯繫,並裝備自己,服務社群。

熟衷於運動項目的煒林是乒乓球校隊成員,積極投入訓練和比賽,表現出色。另外,他作為2024香港國際功能性體適能錦標賽團隊的一員,協助隊伍獲得第4名的佳績,又在慧妍雅集168公里單車籌款活動完成長途單車挑戰,為慈善出一分力,展現其毅力與貢獻精神。

延伸閱讀:李建文 - 培育香港資優人才|牆角寒梅

煒林克服重重困難,適應香港的校園生活,更成為促進融合、激發他人的正能量。他的融和之路打破了新來港學生被動、需要幫助的刻板印象,向大家展示他們同樣可以成為群體的貢獻者與領導者。煒林是學校引以為傲的學生榜樣,他的故事證明了背景和起點不會定義一個人的全部,個人的品格、態度和行為才是關鍵,亦是未來社會最珍視的品質。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李建文

作者為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從事教育工作逾20載。

延伸閱讀:李建文 - 理大Fun-Tech比賽2024/25|牆角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