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反應過大 孩子易吃不消 社工傳授溝通技巧|家長教室

更新時間:12:30 2025-07-19 HKT
發佈時間:12:30 2025-07-19 HKT

人生的不同競賽近日相繼公布賽果,先有小一派位,續有升中派位,不久後將有大學派位。每年升中派位均有不少傳媒走訪,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獲派首志願的子女會喜極而泣,派位未如理想的亦會悲從中來。激動的不止子女,亦有父母,有時甚至會看到父母比子女更激動的狀況。

能與子女同喜同悲或許是彼此連結的表現,但父母同時亦要留意自己會否不知不覺間對子女抱有太大期望,以致期望落空時出現過大的情緒反應。父母過大的情緒反應,容易成為子女的壓力來源。父母因為自己的表現而喜,子女會喜悅、會享受;父母因為自己的表現而悲,子女會自責、會難過。敏感的小孩,對情緒比較敏感,他們日後會更小心,希望以好表現滿足父母,令父母快樂,亦會避免失敗,害怕令父母失望。這份小心,會變成壓力及絆腳石,令子女喘不過氣,尤其是當出現未如理想之事,他們會深怕父母難過而不敢訴說或不說實話。

延伸閱讀:凌婉君 - 「管」與「教」的意義|家長教室

子女年紀輕輕,於尋找自己、建立自己的階段、面對自我形象朋輩關係等議題已需花不少心力,如果他們還要負上照顧父母感受、情緒的責任,實在是吃不消。

筆者不時鼓勵父母與子女分享自身生活的苦與樂,惟當中分享的深度,是需按照子女的年齡、能力而有所調整。父母可與子女分享感受,但需避免子女成為情緒的出口,子女絕非你的「傾訴對象」,他們未有足夠的成熟度去照顧及承載你的情緒,如父母錯將子女成為自己的傾訴對象,將對子女構成極大的壓力。

延伸閱讀:李卓翰 - 論豆腐湯與子女教育|家長教室

親子共處,從來都是一門藝術,當中沒有方程式,亦需因應子女成長而不斷調整,所以,家長可與子女「分享」,但勿錯誤期望子女「分擔」,避免讓年紀輕輕的子女承擔過大的壓力。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鄭芷琪姑娘。

延伸閱讀:別總是將煩惱隱藏 子女亦可成為父母的解憂師|家長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