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江 - 「優化架構」——學校領導的關鍵五策|津中樂道
更新時間:18:00 2025-07-15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7-15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7-15 HKT

教育局質素保證分部於本學年推出「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學習圈先導計劃,旨在提升學校領導層自評的專業能力,促進經驗交流,蒐集良好實踐以作分享。
筆者的學校有幸參與首屆計劃,在質素保證分部督學專業促導下,更深入掌握「優化架構」的核心,確立「學生學得有幾好」應為學校發展重心。
延伸閱讀:羅惠金 - 從學生好奇出發 展現學校的課程創新|津中樂道
筆者經過深刻反思,認為要有效推行「優化架構」,作為學校管理者須留意以下5個策略:
- 提升自評素養:自評須以改善學生表現為目標。過往學校多僅以「完成工作」評估成效,忽略分析學生學習結果。因此,最直接的方法是積極鼓勵教師參與由分部提供的網上自學課程,加強自評能力,提升整體效能。
- 共議同行:優良政策若缺團隊共識,實難落實。學校採納天主教教區推動的「共議同行」議事模式,通過積極聆聽與協商,凝聚共識,建立團隊承擔精神及使命感,推動以學生為本的全人發展。
- 科組協作:學校大多將「學與教」及「學生支援」分列兩個關注事項,但易造成各自為政。若能促進跨範疇協作,例如整合學習策略與品格及價值觀培育,協同效應定必更大。
- 課堂組織:教師不必在每節課同時運用所有策略。以本校推行的「四學架構」為例,教師可按課堂或單元需要,自然有機地靈活選用適切的策略,提升學習成效。
- 教師傳承:教師流失影響文化與政策延續,須加強專業發展。除技巧外,也應了解教育趨勢。建議參與分部持續提供的專業支援,如極具參考價值的周年視學報告分享會,掌握教育發展重點,並藉校內分享轉化為專業學習資源,營造專業交流的氛圍。
總的而言,「優化架構」有助提升自評效能,其成效有賴領導層推動教師掌握自評核心理念,凝聚團隊,實踐跨範疇協作。期望學界持續於教育局搭建的交流平台,互相啟發,讓學生學得更好。
文:林志江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東涌天主教學校校長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主席。
延伸閱讀:何家欣 - 動靜相生 身心共養|津中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