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宗 - 再探博物館的歷史教育角色|青史劄記
發佈時間:15:00 2025-07-13 HKT

最近,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宣布將在今年11月20日起開設「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的特別展覽。展覽的內容相當吸引,包括不少珍貴的展品,圖坦卡門巨像亦榜上有名!
今回筆者先談談博物館策展與歷史教育的關係。展品本身的歷史價值固然是影響策展效果的關鍵因素,這次古埃及展覽的學術和教育意義就肯定是毋庸置疑。筆者認為,博物館最特別的一點就是讓不了解歷史、沒有相關學術背景的人都能提起興趣認識歷史。因此若要讓參觀者見得到展品的歷史價值,專業的導賞服務、展品介紹,甚至是紀念品的設計同樣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博物館展品的意義除了涉及展品本身的歷史淵源,還涉及策展方如何形塑參觀者的觀賞體驗。
延伸閱讀:周正賢 - 北上尋古|青史劄記
加上,博物館的受眾非常多元化,往往橫跨不同年紀、職業的人士,也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等。導賞服務和展品介紹冊子就是影響觀賞體驗的關鍵。導賞員如何掌握說故事的技巧,讓歷史片段活現眼前,內容簡介的深淺、選材的涵蓋面等都是值得考慮的因素。由於網絡資訊非常多元化,很多時候公眾都會通過網絡文章認識歷史,可是這些資訊未必是完全準確。作為重要的公眾歷史教育媒介,博物館肩負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讓公眾得以準確認識歷史文物的發展淵源。
延伸閱讀:周正賢 - 秦漢天下|青史劄記
筆者在過往的專欄也經常強調博物館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學習歷史的體驗變得更為豐富。舉個例子,如學生參觀展覽後,能嘗試就展品內容提出一些延伸思考或發問,並在校內和其他同學分享這些內容,對歷史的學與教定會有莫大的裨益。由此可見,博物館策展是歷史的學與教的起點,後續的配套工作對歷史教學同樣十分重要。根據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網頁,今年還有不少令人期待的展覽,涵蓋夢蝶軒藏品、莫臥兒王朝等不同主題。不論讀者有沒有研習歷史相關的教育背景,參觀博物館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每個人感受歷史文物的魅力所在。
文:張瑋宗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委員,香港大學哲學碩士生(中國歷史與文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