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禧 - 學生宿舍 豈止牀位咁簡單丨卓言絮語

更新時間:18:00 2025-07-16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7-16 HKT

上星期談到改造學生宿舍,對增強香港經濟動力的即時和長期效應。而「留學香港」,重心是人才培育。從人性和人的成長的人文角度,學生宿舍有無限可塑性供大力開拓;而一旦搞起來就不能純從技術角度處理,更不能掉以輕心。

香港兩間老牌大學,雖然宿位長期不足,但港大的舍堂和中大的書院生活,都常為校友樂道。歐美頂尖大學中盛行的書院制度,遠非簡單的住宿安排,而是塑造一個全人教育的生態,將住宿空間轉化為學術生活和人格成長的小社會。

這些大學的學生不論修讀甚麼學科,都會安排在一個書院住宿,書院為每名學生配備專屬導師,定期一對一交流;書院除擁有住宿設施外,還有教學樓、圖書館及餐廳等,教授與學生共同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區。這種環境創造了高頻率互動機會,一方面使學生的學術困惑和生活壓力及時得到疏解,避免問題積累;另一方面,學生在這樣緊密的社群中較易建立學術自信和社交網絡,通過導師制和學長制,加上學術講座、高桌晚宴等,強化了成員的歸屬感和文化認同。

延伸閱讀:陳卓禧 - 漫話熊貓經濟與熊貓經濟學丨卓言絮語

此外,書院把不同學院的學生混居同一空間,有利打破學科壁壘,減少知識割裂。例如在用餐時相鄰座的數學本科生與歷史學者討論算法倫理、生物研究生與詩人探討基因編輯的社會影響等場景,會碰撞出學生多維度思考能力,以及促成知識創新。

在香港目前處境談論這些,可能被批評為奢想兼離地,但利用宿舍辦好學生成長的關鍵「第二課堂」,是教育應有之義,尤其是非個別院校專屬的宿舍,更需要我們從速探討。筆者近期了解過市面目前已在營運的這類學生宿舍,其內容大多只止於滿足基本住宿需要。

在外地,教育功能缺失的學生宿舍出現多種行為問題,甚至成為罪犯的目標而淪為犯罪溫牀,我們對此不可不察。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陳卓禧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