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機器會自己動起來?認識神奇動力裝置 了解機械運作原理|星島教室
發佈時間:18:31 2025-05-22 HKT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許多能自動運作的機械,你會否好奇它們為甚麼能夠動起來?其實,這不是魔法或僥倖,而是全賴無數科學家和工程師在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的苦心鑽研,才能研發出各種動力裝置。動力裝置是可將各種能量轉化為動能的機器,只要得到它們的幫助,無論是汽車、輪船還是飛機都能活動自如。它的誕生讓人類達至古人從未企及的高度,堪稱是科學帶來的奇蹟。
動力裝置始祖︰蒸汽機
在現代的動力裝置發明前,人類只利用人力或大自然的力量幫忙推動機械,但產生的動力始終有限。直至「蒸汽機」的出現,大大提升了生產力,更導致工業革命的開始,讓人類正式進入工業時代。
蒸汽機利用在外部燃燒燃料後加熱的蒸汽,推動活塞產生動力,屬於外燃機的一種。可是,它起初只是用於在礦井中抽水的用途,不僅用途有限,而且效率甚低,並未能大量應用。
幸好,蒸汽機得以改良後,引入了分離冷凝器,允許蒸汽在一個獨立的冷卻室中冷凝,保持氣缸的熱度,減少了能量損失,只需過往四分一的煤炭便能達至相同的效果。當中更引入了連桿和齒輪系統,將原有機內活塞的直線運動轉換為旋轉運動,使蒸汽機可以更方便地驅動各種機械設備,如蒸汽火車、蒸汽錘等。
汽輪機
不過,要談及更高效應用蒸汽的裝置,就不得不提及「汽輪機」。汽輪機更有效地善用蒸汽。它利用燃料燃燒時產生的高壓蒸汽,透過葉片擴張,推動轉子旋轉,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它更可用於發電,甚至推動船舶等大型機械。直到現時,雖然過往的蒸汽機大多已被淘汰,但全球的發電廠仍大規模使用汽輪機產生電力。現時的汽輪機經改良後,甚至可運用到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相信蒸汽的力量在接下來的世代中仍然不容忽視,甚至與時並進,扮演重要角色。
延伸閱讀:清聖祖康熙 千古一帝的風範|星島教室
現代交通基石︰內燃機
美中不足的是,蒸汽機和汽輪機需要配置極佔重量和空間的鍋爐,若要在小小的汽車中加入動力裝置,則要依靠另一個在人類史上舉足輕重的動力裝置——「內燃機」。
內燃機通過在引擎中燃燒燃料,產生高壓氣體,推動活塞轉動曲軸,轉換為機械能。自從第一具四行程內燃引擎被發明後,由內燃機推動的三輪車旋即產生,這個創新發明更被稱為現代汽車的起點。
四行程內燃引擎運作流程

- 進氣行程:進氣閥打開,空氣或空氣與燃油的混合物吸入氣缸。
- 壓縮行程:進氣閥及排氣閥關閉,氣缸內的空氣被壓縮。
- 動力行程:進氣閥及排氣閥仍然關閉,火星塞以高壓電產生火花引爆混合氣,產生高壓推動活塞向下運動。
- 排氣行程:當活塞再次向上移動時,排氣閥打開,燃燒後的廢氣被排出氣缸。
大部分的航空發動機其實也是內燃機的一種。當中的活塞引擎,以燃燒推動活塞,從而轉動螺旋槳。萊特兄弟把四缸活塞引擎應用到飛機上,實現首次動力飛行,開啟了航空交通史的新一頁。現時不少商用大型飛機,例如波音737,會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用燃燒燃料產生高溫高壓氣體,依賴內部渦輪壓縮空氣並噴射氣流產生推力,大大縮短了全球飛行時間。
1950年代後跨大西洋飛行時間從15小時減至7小時,成功使長途飛行更普及。
延伸閱讀:太空太陽能系統 無論日夜都能發電 未來有機會實現無限能源?|星島教室
資訊科技命脈︰電動機
現時最廣泛應用的動力裝置莫過於「電動機」,它能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當電流通過導線或線圈時,會在周圍產生磁場,與外部磁場產生相互作用,驅動轉子運動,將電能轉化為旋轉或直線運動的動能。
電動機的能量轉換效率相對較高,而且沒有燃燒過程,因此不產生廢氣,更具有噪音低、壽命長、能精確調節等優點,所以被大量應用到各種家用電器,甚至電動車、電腦等高科技裝置當中。
小思考,大智慧
除了文中提及的動力裝置外,你還知道其他動力裝置嗎?
延伸閱讀:國學大師王國維|星島教室
參考答案
其他動力裝置如下︰
1. 由可再生能源推動的動力裝置:
包括風力機、水輪機、太陽能引擎等。可惜這些裝置都受到環境限制,而且能量轉化效率尚待提高。
2. 核反應堆動力系統:
將鈾或鈈等核燃料透過核裂變釋放熱能,加熱流體產生蒸汽,驅動渦輪。可惜它仍有安全風險,如切爾諾貝爾和福島也曾發生輻射洩漏的事故。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馬灣) STEAM統籌主任 黃潤權、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馬灣)科學科老師 褚鴻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