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不完的愛︱抗戰歷史之行

更新時間:08:00 2025-02-15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02-15 HKT

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資助新界青聯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港」不完的愛 — 青年正向思維計劃,以國家安全和愛國愛港的傳承為主軸,讓青年透過參加昔日東江縱隊和香港警察的各項活動,幫助香港青年培育正確價值觀,加強國民身分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一起說好香港故事。

以下是參與青年在活動後所撰寫的感受:

是次抗日活動令我們了解過去的人有多麼不容易,了解到歷史。其中最深刻的便是遊覽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

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是香港第一間抗戰紀念館,是香港第一間集中介紹中共在香港歷史貢獻的紀念館,也是香港首個長期展示港九大隊歷史的國民教育基地。

紀念館是由羅家大屋改建而成。「香港抗日一家人」羅家後人以每年一港元的象徵性收費,將大屋提供給紀念館永久使用。

紀念館展覽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香港抗戰的中流砥柱港九大隊」,包括東江縱隊簡介、秘密大營救、港九大隊抗戰史跡和抗日英烈等,第二部分「香港抗日一家人」介紹羅家羅許月、羅雨中、羅汝澄、羅歐鋒等的抗戰事跡和建國前後的貢獻。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重要的一頁。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全國軍民萬眾一心、前仆後繼、浴血奮戰,體現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精待。

沙頭角烏蛟騰村是港九大隊的重要據點之一。村內約百分之九十的村民都參加抗日群眾組織,我們也在第一天便前往了這條村實地考察。經當地導遊講解下,我得知有39位青年直接投身於游擊隊。村長李世藩及七位村民為抗日英勇犧牲。為紀念這些抗日英烈,烏蛟騰村村民於1951年10月,在村外一處山坡下,出資建造一座小型的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曾於1985年9月由村民出資重修。2009年香港特區政府出資於新娘潭路與烏蛟騰交匯處重建一座大型的紀念碑。2015年8月,國務院將該紀念碑列入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因為我們此行十分有意義。

除此之外,我們還重新走了一遍昔日抗日路線即沙頭角抗戰文物徑全長約30公里,起點為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即羅家大屋),終點為紅石門村,走畢全程約需10小時,而我們只是走了其中一小段,就已經滿路的喊累聲,路途陡峭,但都不及當時抗日成員的辛苦,頂著烈日高空,背著沈重裝備走過的這段路,才換得我們如今的和平穩定。

這段歷史是香港人民不可忘記的痛苦記憶,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不僅要銘記那些在苦難中失去生命的人們,更要珍惜和平,努力維護人類社會的正義與安寧。

撰文﹕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李嘉禧、陳銥淇、李貽心、馬愷彤、毛卓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