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網紅力倡收息退休 獲大批Z世代捧場 「股息再投資」增回報|久利生
發佈時間:13:24 2025-11-15 HKT
美股因為科技股高估值、巨企互投AI托大而疑似見頂,加上畢非特手持現金有增無減,令市場轉趨波動。股神於感恩節致辭中首披露,自己將淡出公眾視野,不會在旗下投資旗艦巴郡股東大會上發言,亦不再撰寫年度致股東信。令人想到他曾說「如果我退休了,擁有一個100萬美元的股票投資組合,每年為我帶來3萬美元股息,我就不會太擔心手頭需要保留大量現金。」
巴菲特退休藍圖建基四大關鍵假設
這幾句巴菲特的名言,扼要地講出一種理想的退休生活狀態—資產內生或自帶穩定現金流,無債一身輕,無須再為生活開支過分憂慮。換言之,億萬富翁只要其投資組合能穩定提供至少3%的股息收益率,便可過上百萬富翁般的舒適生活。然而,踏入2025以至2026年,這種3至4厘或以上的穩健股息收益率亦不是即買即有。
他此說並非空談,而是建基於四個關鍵假設,簡言之,即是無按揭負擔:房屋貸款已還清,無需每月供款,生活開支大減;子女相對獨立,子女已成年並經濟獨立,無需父母持續資助教育或生活費;有穩定股息收入,投資組合每年可靠地產生3萬美元股息,即3%收益率;低現金需求,因這些條件滿足,無需保留大量現金應急。
對很多美國以至香港中產家庭而言,這些條件未必完全適用。港樓價跌後仍高,供樓年期動輒二三十年,退休時仍未供斷者大有人在;子女升學及置業壓力亦未減輕,遑論醫療及長期護理開支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巴菲特提出的更像「理想狀況」而非「一般狀況」,直接套用於普羅大眾,難免有失公允。
即使上述條件成立,市場環境亦令3、4%的股息目標變得遙不可及。你看標普500指數(S&P 500)近期股息收益率僅約1.2%,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長期低於3%。即使是專注高股息的Vanguard 高股息ETF(VYM),收益率亦僅約2.5%,儘管港股高息股近期被形容是升到瘋了。
美國股息收益率長期下降,背後其結構性原因,首先是企業轉玩股份回購,於過去數十年間,逐漸以回購股份取代派息,增加靈活調動空間,且具稅務優勢(資本利得稅率通常低於股息稅)。其次是科技巨頭主導市場,蘋果、微軟、英偉達等高增長科技股幾乎不派息或僅派低息,資金傾向再投資於研發或併購。低息環境壓抑派息,在接近零利率年代,企業融資成本低,無需透過高股息吸引資金。
對被動型投資者而言,單靠股市指數或主流ETF,幾乎不可能達到3%或以上的股息收益率。要令回報不在此限,就必須主動出擊,轉向其他資產類別或精選個股。又或許由科技股推動的美股牛市,於一兩季內見頂的機會愈來愈大?都令到「股息再投資」這個可能被視為較穩陣的投資策略,近來在外國又開始多人討論。
備兌看漲期權策略增風險
今年美股出現年輕投資者反其道而行的投資熱潮。根據彭博報道,高息ETF及複利自動增長的股息再投資(Dividend ReInvestmentPlan,DRIP)策略,正在吸引大批Z世代散戶蜂擁入場,認定能靠固定股息躺贏大市。尤其是一批金融網紅,正積極宣揚高息退休的理念,主張死慳死抵都要All-in製造穩健被動收入,成為美股最新形成的「暴走團」,但這也潛藏風險。因為市場上個別ETF給高達8、9厘息,雖然持有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但就採用備兌看漲期權策略,錯邊的損失風險亦會倍增。
相關文章:年輕人跟從金融網紅投資 投委會提醒推銷內容或欠客觀 籲小心評估
假設兩名投資者初始投資10,000美元,各持有某公司100股,股價100美元。該公司維持穩定4%股息收益率。分別在於:投資者A揀DRIP,股息自動再投資;投資者B則選擇收取股息現金,便不再投資。20年後,假設股價不變、股息率維持,投資者A將持股221.67股,總值22,167美元;投資者B將持股100股,有累計現金8,000美元,即總值18,000美元。換言之,DRIP可以令投資者資產增長22.17%,同時較股息全變現的做法高出50%,且未計入若股價升值,差距將進一步拉闊。
股息再投資計劃 DRIP源於美股,但香港投資者透過本地券商,也可應用於港股及港股ETF。港交所本身應該並無統一機制,而是由券商或發行商提供服務,主要適用於派息頻密的藍籌股或高息ETF,容許投資者自動將股息用於購買額外股份,好實現「滾雪球」式複利增長,可供的選擇未必及美國。
股息再投資的優勢在於自動化,即無需個人操作,減少決策疲勞,加上碎股也可投資,股息不足亦可累積夠買一整股,用盡每一分錢。在股價下跌時,理論上股息可買入更多股份,降低平均成本。但低位加倉,損失也有機會放大,故較不適合需要現金流的散戶。至於優先高息股或許應揀中國移動多於滙控?原因自然是國資企業行動一般而言較少,令到資本運用能見度較高,不影響穩定派高息政策。
如果選恒生高股息 ETF,像3110或3466都屬保守型選擇,則勝在收益率穩定,月派設計可應對生活開支。要DRIP最大化回報,例如投資10萬元於3110(近6厘)做股息再投資。首年派息假定HK$6,000會自動轉劃「再入金」,第二年基數又增加6%,如此類推,20年滾投複利後總被動收入的價值共可達22萬港元(假設期內股價不變)。分散型像盈富基金及中高息ETF,息率可達4.5%,跟做也未嘗不可。但進取型ETF靠備兌放大回報,則衍生風險較高,做股息再投資也可能適得其反。
久利生
相關文章:比特幣再創新高不是夢 AI分析如何配置資產|久利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