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業 – 退休前一席話 何嘉坤(Tisa)精采藝術人生|此中真意

更新時間:06:00 2022-12-18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2-12-18 HKT

2006年,曾在新加坡藝術節及新加坡交響樂團任要職的何嘉坤(Tisa),加入香港藝術節不經不覺十六年,早前榮休,把行政總監之職,交到余潔儀手上。Tisa笑言,自己是一個傳統中國女子,一直以來從父、從夫、從子,「早年父親從廣州帶我來香港,後來又隨老公到了新加坡,現在就看看兒子有甚麼提議吧!」

為香港藝術節打拼十六年,迎來各種挑戰,近年更要面對反反覆覆的疫情,年年困難,挑戰重重。然而,她覺得這份工作最大的使命,是怎樣令人認識本地藝術和香港藝術節,「我這個年紀的亞洲女性,比較不會自己讚自己、自吹自擂,然而世界上有太多推銷的聲音,我多年來不斷學習,但也不太想改變自己的本性。」

她還是覺得,做好過講,只要把好節目推出來,自然有人欣賞,特別是香港觀眾質素高,「我知道有不少觀眾會到處看演出,而且很有記性,哪人哪年在哪些地方彈奏了甚麼,一清二楚。」有那麼高質的觀眾,他們不斷提升要求,「是很好的推動力。」

Tisa(右一)期望藝團間可互相觀摩及扶持,圖為她與一班粵劇名伶的合照。
Tisa(右一)期望藝團間可互相觀摩及扶持,圖為她與一班粵劇名伶的合照。

 

她不諱言,台上台下的溝通很重要,觀眾的反應,影響表演者投入與否,「即使是同一些對白,但演出來就是不一樣,這就是表演藝術的奧妙。」一個交響樂團演出,如果對象是首次來音樂廳的年輕人,更要全力以赴,「九百六十位觀眾中,有六十位願意回頭,一聽再聽,繼續發掘寬廣的音樂世界,你就成功了。」相反,如果九百六十位觀眾都覺得沉悶,「你可能從此失去那些觀眾,很難再把他們拉進音樂廳。」但她強調,即使作品深奧難明,只要從中領略、接收一些甚麼,也是好事,「愈有經驗,接收愈多,應該給自己機會去擁抱。」

Tisa在香港藝術界貢獻多年,見證本地文化藝術的發展,她盛讚本地藝術有多元化的優勢,既有中國文化的底蘊,也扎根了西方文化,「愈多機會到歐美跟當地人接觸,愈會發現,我們的視野甚至更大。」她覺得香港藝術一直在進步,隨着社會漸趨復常,她期待本地香港藝術更趨多元化,業餘藝團也能增加,互相觀摩、扶持,令整個生態更加健康。

過去經常在不同演出場合的觀眾席上碰到Tisa,一頭銀髮,優雅瀟灑,充滿神采。退休後,她笑言一定會繼續看騷,對她而言,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家一定要更新我的個人電郵,保持聯絡。」給藝術節最後一句說話?「繼續努力!」

衷心感謝Tisa多年來為本地文化藝術,抹上絢麗姿彩,祝福她退休後,逍遙寫意,健康快樂,我們約定下一場演出再見!
文:劉國業  圖:香港藝術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