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宏福苑五級火丨目睹大火片段情緒憂傷難自拔?6大情況持續逾月恐患PTSD 醫生教6招紓緩不安
發佈時間:13:16 2025-11-27 HKT
大埔宏福苑五級大火燃燒徹夜,截至27日下午造成55人死亡。不少市民關注相關報道或網上流傳大量現場片段,以及死傷人員的消息,紛紛表示「睇到喊」,情緒大受影響。不過,經歷類似事件出現憂傷、害怕、心裡不舒服,是否等於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TSD)?精神科專科醫生林震接受《星島頭條》訪問,講解PTSD的症狀及紓緩方法,並分享紓緩方法,以避免情緒繼續受到火警影響。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丨看新聞/現場片段感憂傷是否出現PTSD?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震指出,市民即使在安全環境中透過新聞片段看到大埔宏福苑五級火警的慘烈場面,也可能引發「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常見反應包括:
心理反應:
- 反覆在腦海「播放」火場畫面、被困者的畫面
- 睡不好、失眠、易驚、發惡夢
- 情緒波動大:易喊、心煩、突然發脾氣
- 集中不到精神、做事「心不在焉」
- 莫名恐懼:搭電梯、見到棚架、聞到燒焦味都會緊張
- 對死傷人數的消息特別敏感,一看到更新就心跳加速
生理反應:
- 心跳加速、胸口翳悶、透不過氣
- 手震、出汗、胃口差、腸胃不適
- 頭痛、頭暈、乏力
- 全身繃緊,特別是膊頭、頸、背
急性壓力反應一般持續時間:
- 這些反應通常會在數天至2-4周內漸漸緩和。
- 若在一兩星期內已有明顯改善,屬正常適應過程。
林震醫生強調,出現這些反應或情緒不適,並非等於創傷後壓力症(PTSD),大部分人在重大事件後都有情緒、睡眠、身體不適,這屬於「急性壓力反應」,並不等同一定會發展成PTSD。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丨出現情緒不適=PTSD?須警惕6大徵兆
林震醫生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指人在經歷嚴重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特別是當經歷或目擊嚴重威脅生命、重傷或死亡的事件後,大腦未能好好「消化」與「封存」這段記憶,令身體長期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仿如事件仍在發生。這類事件包括大型火災、爆炸、嚴重交通意外、暴力襲擊、性暴力、天災、恐怖襲擊、親眼目睹他人死亡或瀕死。
以是次大火為例,他提醒,若有以下狀況並持續超過1個月,則需要警惕可能演變為PTSD的風險:
- 重複出現火災畫面、噩夢且難以控制
- 避開任何與火災相關的新聞、談話、地點
- 過度警覺(Hypervigilance),例如一聽到警笛聲便立刻緊張
- 睡眠嚴重受影響
- 情緒低落、無望感、生活功能下降
- 工作能力、社交、日常生活明顯受干擾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丨如何才算患上PTSD?解構常見症狀
林震醫生指出,根據國際診斷標準(如 DSM-5),PTSD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 接觸過創傷事件
親身經歷、目擊別人受威脅,或反覆接觸極度血腥、慘烈畫面(某些專業人士如救援人員、急症醫護等尤其常見)。
2. PTSD四大症狀群組(需持續至少1個月)
侵入性症狀(Intrusion)
- 不由自主地想起火災場面、聞到燒焦味便「即時回到現場」
- 惡夢、重現感(Flashback)
迴避(Avoidance)
- 極力避開任何會令自己想起事件的人、地點、新聞、對話
- 拒絕談及火警,甚至刻意「當冇發生過」
負向情緒與思維改變(Negative mood & cognition)
- 長期情緒低落、絕望、易怒
- 感覺與世界、人際關係都斷開,對以前喜歡的事失去興趣
- 強烈罪惡感或自責(例如「我當日如果……就唔會咁」)
過度警覺(Hyperarousal)
- 非常容易被嚇親(例如少少聲音就彈起)
- 睡眠差、難以集中
- 情緒易爆、脾氣暴躁
必須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 工作質素明顯下降
- 無法維持家庭角色、學業、社交
- 影響婚姻、親子關係
他提醒,若上述情況持續超過1個月,便可能符合PTSD診斷,需要專業評估。
另外,根據醫管局資料,PTSD還可能引發一些患者出現其他精神問題,精神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作進一步的評估,作出適當的診斷。
- 出現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等其他精神問題
- 有些患者或會使用酒精或毒品來讓自己感覺好一些,暫時忘卻創傷帶來的困擾,從而引申出酗酒或濫藥等問題
- 有些創傷會導致患者進入解離狀態(dissociation),覺得自己的某些部分(例如情緒、記憶)好像分裂了出來,認為這些記憶並不屬於自己的,甚至會失去相關記憶。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丨如何減輕心理衝擊避免惡化成PTSD?
對於大埔宏福苑五級大火所造成的心理衝擊,林震醫生建議自己首先可透過以下方式紓緩負面情緒:
1. 減少「無限重播」新聞
- 了解基本事實即可,避免一整晚不斷看影片、轉發片段
- 特別是高角度、近距離、帶聲效的片段,會加深創傷印象
2. 維持規律生活
- 盡量保持原本的作息:上班、吃飯、睡覺時間
- 規律,是大腦回復安全感的重要基礎
3. 找可信賴的人傾訴
- 可以分享自己「好驚」「好唔安樂」,而不是強迫自己「當冇事」
- 把感受說出口,反而能降低之後患 PTSD 的風險
4. 照顧身體
- 避免用酒精、過量咖啡、暴飲暴食來「麻醉」自己
- 適量運動(例如快步行20-30分鐘)、伸展,有助舒緩焦慮
5. 簡單放鬆練習
- 練習深呼吸:吸氣4秒、停4秒、呼氣6-8秒
- 感覺腳踏在地上,留意身體感覺,提醒自己「此刻是安全的」
6. 接受「自己會不舒服」這件事
- 不用逼自己「要堅強啲」、「唔好再諗」,太壓抑反而更難恢復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丨如何安慰身邊人?
如發現伴侶、家人等身邊人仍然深陷負面情緒難自拔,林震醫生亦有以下建議:
1. 願意聽,不急於評論或指導
- 避免說:「咪諗咁多啦」、「咁多人都係咁,你唔算咩。」
- 可以說:「你咁唔舒服係可以理解,我喺度。」
2. 協助維持日常生活
- 陪伴吃飯、散步、做簡單家務,讓生活慢慢回復秩序
3. 溫柔提醒「如果都係好辛苦,不如搵專業人士?」
- 可以陪對方去看家庭醫生、精神科或臨床心理學家
4. 對兒童、長者要特別留心
- 小朋友可能用「行為」表達:黐身、發脾氣、怕黑、做噩夢
- 長者可能表現為失眠、心悸、情緒變得多疑、不安,需要多點關心
林震醫生提醒,兒童與長者面對創傷事件創傷事件更易受影響,例如孩子看到火警可能會出現惡夢、怕黑、依附性增加,長者可能更焦慮或出現失眠,需要更多陪伴與安撫。
另外,對於曾經歷火災、交通事故、突發事件等「類似經歷的人」影響會更大,可能被觸發舊有創傷記憶,需要更細心留意。若完全失眠數日、出現自殺念頭或衝動、驚恐發作(心跳極快、氣促、以為自己會死),或者完全做不回日常工作或照顧家庭,都應盡快求醫。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丨如何治療或紓緩創傷後遺症PTSD?
林震醫生指出,PTSD是有治療方法的,而且成效不錯,當中包括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大方向,同時社會與家庭支持對患者康復亦十分重要。
1. 心理治療(很多國際指引都視為首選)
創傷焦點認知行為治療(Trauma-focused CBT)
- 協助患者安全地回顧、重整創傷記憶
- 修正「全部係我錯」、「世界再無安全」等極端想法
EMDR(眼動脫敏再處理)
- 利用眼球左右移動或雙側刺激,幫助大腦重新處理創傷記憶
- 已有大量研究支持,現時在歐美及部分亞洲地區廣泛使用
正念和情緒調節訓練
- 提升對情緒和身體反應的覺察,學習在觸發時穩定自己
2. 藥物治療
- 常用的是SSRI類抗抑鬱藥,對情緒、過度警覺、焦慮有幫助
- 某些個案會使用幫助睡眠或減少惡夢的藥物
- 具體藥物需要由精神科醫生按個別情況評估處方,不建議自行購藥或停藥
3. 社會與家庭支持
- 家人、朋友的理解與接納,能大幅減低患者孤立感
- 工作單位在合理範圍內提供彈性與支援,也非常關鍵
記者:陳思雅
延伸閱讀:如何分辨情緒低落/抑鬱症?陪伴者忌說2句話 精神科醫生拆解治療/預防方法
相關文章: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網民紛稱失眠不安 心理學會籲出現4類反應 宜停止接收相關資訊
微笑抑鬱症|表現開朗「氣氛組」內心卻隱藏痛苦 精神科醫生列8大徵兆測風險
自測壓力過高8大警號 專家教3招減壓呼吸法 減輕焦慮/提升專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