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宏福苑五级火丨目睹大火片段情绪忧伤难自拔?6大情况持续逾月恐患PTSD 医生教6招纾缓不安
发布时间:13:16 2025-11-27 HKT
大埔宏福苑五级大火燃烧彻夜,截至27日下午造成55人死亡。不少市民关注相关报道或网上流传大量现场片段,以及死伤人员的消息,纷纷表示「睇到喊」,情绪大受影响。不过,经历类似事件出现忧伤、害怕、心里不舒服,是否等于患上创伤后压力症(PTSD)?精神科专科医生林震接受《星岛头条》访问,讲解PTSD的症状及纾缓方法,并分享纾缓方法,以避免情绪继续受到火警影响。
大埔宏福苑五级火丨看新闻/现场片段感忧伤是否出现PTSD?
精神科专科医生林震指出,市民即使在安全环境中透过新闻片段看到大埔宏福苑五级火警的惨烈场面,也可能引发「急性压力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常见反应包括:
心理反应:
- 反复在脑海「播放」火场画面、被困者的画面
- 睡不好、失眠、易惊、发恶梦
- 情绪波动大:易喊、心烦、突然发脾气
- 集中不到精神、做事「心不在焉」
- 莫名恐惧:搭电梯、见到棚架、闻到烧焦味都会紧张
- 对死伤人数的消息特别敏感,一看到更新就心跳加速
生理反应:
- 心跳加速、胸口翳闷、透不过气
- 手震、出汗、胃口差、肠胃不适
- 头痛、头晕、乏力
- 全身绷紧,特别是膊头、颈、背
急性压力反应一般持续时间:
- 这些反应通常会在数天至2-4周内渐渐缓和。
- 若在一两星期内已有明显改善,属正常适应过程。
林震医生强调,出现这些反应或情绪不适,并非等于创伤后压力症(PTSD),大部分人在重大事件后都有情绪、睡眠、身体不适,这属于「急性压力反应」,并不等同一定会发展成PTSD。
大埔宏福苑五级火丨出现情绪不适=PTSD?须警惕6大征兆
林震医生指出,「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指人在经历严重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特别是当经历或目击严重威胁生命、重伤或死亡的事件后,大脑未能好好「消化」与「封存」这段记忆,令身体长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仿如事件仍在发生。这类事件包括大型火灾、爆炸、严重交通意外、暴力袭击、性暴力、天灾、恐怖袭击、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濒死。
以是次大火为例,他提醒,若有以下状况并持续超过1个月,则需要警惕可能演变为PTSD的风险:
- 重复出现火灾画面、噩梦且难以控制
- 避开任何与火灾相关的新闻、谈话、地点
- 过度警觉(Hypervigilance),例如一听到警笛声便立刻紧张
- 睡眠严重受影响
- 情绪低落、无望感、生活功能下降
- 工作能力、社交、日常生活明显受干扰
大埔宏福苑五级火丨如何才算患上PTSD?解构常见症状
林震医生指出,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如 DSM-5),PTSD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 接触过创伤事件
亲身经历、目击别人受威胁,或反复接触极度血腥、惨烈画面(某些专业人士如救援人员、急症医护等尤其常见)。
2. PTSD四大症状群组(需持续至少1个月)
侵入性症状(Intrusion)
- 不由自主地想起火灾场面、闻到烧焦味便「即时回到现场」
- 恶梦、重现感(Flashback)
回避(Avoidance)
- 极力避开任何会令自己想起事件的人、地点、新闻、对话
- 拒绝谈及火警,甚至刻意「当冇发生过」
负向情绪与思维改变(Negative mood & cognition)
- 长期情绪低落、绝望、易怒
- 感觉与世界、人际关系都断开,对以前喜欢的事失去兴趣
- 强烈罪恶感或自责(例如「我当日如果……就唔会咁」)
过度警觉(Hyperarousal)
- 非常容易被吓亲(例如少少声音就弹起)
- 睡眠差、难以集中
- 情绪易爆、脾气暴躁
必须影响日常生活功能
- 工作质素明显下降
- 无法维持家庭角色、学业、社交
- 影响婚姻、亲子关系
他提醒,若上述情况持续超过1个月,便可能符合PTSD诊断,需要专业评估。
另外,根据医管局资料,PTSD还可能引发一些患者出现其他精神问题,精神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作进一步的评估,作出适当的诊断。
- 出现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等其他精神问题
- 有些患者或会使用酒精或毒品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暂时忘却创伤带来的困扰,从而引申出酗酒或滥药等问题
- 有些创伤会导致患者进入解离状态(dissociation),觉得自己的某些部分(例如情绪、记忆)好像分裂了出来,认为这些记忆并不属于自己的,甚至会失去相关记忆。
大埔宏福苑五级火丨如何减轻心理冲击避免恶化成PTSD?
对于大埔宏福苑五级大火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林震医生建议自己首先可透过以下方式纾缓负面情绪:
1. 减少「无限重播」新闻
- 了解基本事实即可,避免一整晚不断看影片、转发片段
- 特别是高角度、近距离、带声效的片段,会加深创伤印象
2. 维持规律生活
- 尽量保持原本的作息:上班、吃饭、睡觉时间
- 规律,是大脑回复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3. 找可信赖的人倾诉
- 可以分享自己「好惊」「好唔安乐」,而不是强迫自己「当冇事」
- 把感受说出口,反而能降低之后患 PTSD 的风险
4. 照顾身体
- 避免用酒精、过量咖啡、暴饮暴食来「麻醉」自己
- 适量运动(例如快步行20-30分钟)、伸展,有助舒缓焦虑
5. 简单放松练习
- 练习深呼吸:吸气4秒、停4秒、呼气6-8秒
- 感觉脚踏在地上,留意身体感觉,提醒自己「此刻是安全的」
6. 接受「自己会不舒服」这件事
- 不用逼自己「要坚强啲」、「唔好再谂」,太压抑反而更难恢复
大埔宏福苑五级火丨如何安慰身边人?
如发现伴侣、家人等身边人仍然深陷负面情绪难自拔,林震医生亦有以下建议:
1. 愿意听,不急于评论或指导
- 避免说:「咪谂咁多啦」、「咁多人都系咁,你唔算咩。」
- 可以说:「你咁唔舒服系可以理解,我喺度。」
2. 协助维持日常生活
- 陪伴吃饭、散步、做简单家务,让生活慢慢回复秩序
3. 温柔提醒「如果都系好辛苦,不如揾专业人士?」
- 可以陪对方去看家庭医生、精神科或临床心理学家
4. 对儿童、长者要特别留心
- 小朋友可能用「行为」表达:黐身、发脾气、怕黑、做噩梦
- 长者可能表现为失眠、心悸、情绪变得多疑、不安,需要多点关心
林震医生提醒,儿童与长者面对创伤事件创伤事件更易受影响,例如孩子看到火警可能会出现恶梦、怕黑、依附性增加,长者可能更焦虑或出现失眠,需要更多陪伴与安抚。
另外,对于曾经历火灾、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等「类似经历的人」影响会更大,可能被触发旧有创伤记忆,需要更细心留意。若完全失眠数日、出现自杀念头或冲动、惊恐发作(心跳极快、气促、以为自己会死),或者完全做不回日常工作或照顾家庭,都应尽快求医。
大埔宏福苑五级火丨如何治疗或纾缓创伤后遗症PTSD?
林震医生指出,PTSD是有治疗方法的,而且成效不错,当中包括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两大方向,同时社会与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亦十分重要。
1. 心理治疗(很多国际指引都视为首选)
创伤焦点认知行为治疗(Trauma-focused CBT)
- 协助患者安全地回顾、重整创伤记忆
- 修正「全部系我错」、「世界再无安全」等极端想法
EMDR(眼动脱敏再处理)
- 利用眼球左右移动或双侧刺激,帮助大脑重新处理创伤记忆
- 已有大量研究支持,现时在欧美及部分亚洲地区广泛使用
正念和情绪调节训练
- 提升对情绪和身体反应的觉察,学习在触发时稳定自己
2. 药物治疗
- 常用的是SSRI类抗抑郁药,对情绪、过度警觉、焦虑有帮助
- 某些个案会使用帮助睡眠或减少恶梦的药物
- 具体药物需要由精神科医生按个别情况评估处方,不建议自行购药或停药
3. 社会与家庭支持
- 家人、朋友的理解与接纳,能大幅减低患者孤立感
- 工作单位在合理范围内提供弹性与支援,也非常关键
记者:陈思雅
延伸阅读:如何分辨情绪低落/抑郁症?陪伴者忌说2句话 精神科医生拆解治疗/预防方法
相关文章:
大埔宏福苑五级火|网民纷称失眠不安 心理学会吁出现4类反应 宜停止接收相关资讯
微笑抑郁症|表现开朗「气氛组」内心却隐藏痛苦 精神科医生列8大征兆测风险
自测压力过高8大警号 专家教3招减压呼吸法 减轻焦虑/提升专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