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推慢阻肺病精準治療 結合血液/痰液檢測 準確預測發病風險

更新時間:20:30 2025-11-18 HKT
發佈時間:20:30 2025-11-18 HKT

【慢阻肺病】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公布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治療新策略,通過動態監測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數值,結合痰液中綠膿桿菌檢測,能更準確評估慢阻肺病患者急性惡化風險,這項突破性發現將有助醫生制定更個人化治療方案,推動本港慢阻肺病精準醫療發展。

慢阻肺病是甚麼?急性發作可致命

慢阻肺病作為全球及本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素,更對醫療系統造成沉重負擔。醫學研究證實,吸煙是導致慢阻肺病的主要元兇,長期吸煙會引發不可逆轉的肺部損傷,使患者呼吸功能持續下降。除了令人困擾的持續性症狀外,慢阻肺病最危險之處在於急性發作。這些突發性病情惡化不僅可能導致患者需要緊急住院治療,更會加速肺功能衰退,增加死亡風險。因此,預防急性發作、早期檢測和精準管理已成為現今治療的關鍵目標。

港大醫學院科研團隊指出可透過痰液檢測及在不同時間點進行血液檢測,可以更準確評估患者慢阻肺病急性惡化風險。
港大醫學院科研團隊指出可透過痰液檢測及在不同時間點進行血液檢測,可以更準確評估患者慢阻肺病急性惡化風險。
港大醫學院科研團隊正積極推進相關研究,目前更領導一項涵蓋8個亞太國家和地區的多中心國際合作研究,旨在進一步完善個人化治療策略。
港大醫學院科研團隊正積極推進相關研究,目前更領導一項涵蓋8個亞太國家和地區的多中心國際合作研究,旨在進一步完善個人化治療策略。

血液/痰液檢測成關鍵 監測更精準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經過深入分析後發現,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目變化,能有效預測患者急性發作風險;這種類型白血球在免疫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數值波動與病情惡化存在密切關聯。現行國際指引僅建議在單一時間點進行測量,但研究顯示,比較患者在穩定期與急性發作時的嗜酸性粒細胞數值,若能發現明顯波動,則預示著未來病情急促惡化的風險將顯著增加。領導研究的臨床助理教授郭宏駿醫生指,這表明可更精準地預測患者急性發作的風險。

除了血液指標外,檢測在風險評估中同樣扮演關鍵角色。研究數據顯示,約有1成慢阻肺病患者的痰液中存在綠膿桿菌,這種細菌的出現與急性發作風險上升有直接關聯。綠膿桿菌一旦在氣道中存在,便可能引發病情惡化。這也提示了在制定治療策略時應將痰液檢測納入常規評估。

國際指引更新 重視急性發作管理

隨著醫學研究不斷進步,《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引2026版》對患者風險分類標準作出重要調整。新指引明顯降低了高風險組別的門檻,從過去要求1年內至少2次中度急性發作或1次重度急性發作,修改為只要過去1年內經歷至少1次中度急性發作,即屬高風險組。這一修訂突顯了國際醫學界對急性發作管理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並提醒醫生將任何急性發作納入治療考量,早識別高風險患者,有助制定適切治療策略。

港大醫學院團隊亦正積極推進慢阻肺病的相關研究,目前更領導一項涵蓋8個亞太國家和地區的多中心國際合作研究。這項大型研究旨在進一步完善個人化治療策略,為不同類型的患者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慢阻肺病為香港第5大殺手 嘴唇呈藍色是常見症狀?

醫管局的資料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是香港第5大殺手病。此外,這疾病亦為本港的醫療服務需求帶來沉重負擔,2007年慢阻肺病病人的住院日數,佔全年總病床使用日數的第3位。慢阻肺病是指呼吸系統經長期破壞引致呼吸道阻塞及收窄,令人體肺部難以呼出和吸入空氣,導致缺氧、氣喘、咳嗽等症狀,甚至影響患者一般日常活動。

慢阻肺病成因/高危因素

以下是導致慢阻肺病的高危因素,請特別注意:

  • 長期吸煙
  • 長期吸入二手煙
  • 空氣污染
  • 室內污染
  • 於工作環境長時間吸入煙塵及化學物
  • 先天性抗蛋白質酵素不足,與遺傳有關

吸煙是導致慢阻肺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其發作的誘因。吸煙會降低體內的含氧量,煙油或其他燃點香煙時產生的化學物質會損害肺部組織和引致呼吸道發炎。在全球的慢阻肺病死亡人數當中,40-73%與吸煙有關。當前吸煙者和曾經吸煙者比起從不吸煙者,患上慢阻肺病的機會率為3.5倍及2.9倍,從而證明了吸煙的風險。

慢阻肺病常見症狀

慢阻肺病常見的症狀包括:

  • 長期咳嗽
  • 多痰
  • 氣促,運動時情況惡化
  • 呼吸困難
  • 體力及活動能力下降
  • 嘴唇、手、腳呈藍色(出現缺氧情況)

慢阻肺病早期患者病徵不明顯。隨著肺功能日益受損,中、晚期患者會出現氣促、活動能力下降甚至缺氧的情況。患者的肺部組織及功能受損後不會復原,因此慢阻肺病並不能根治。治療方向主要是幫助病人控制病情,減低患上併發症風險。

資料來源:港大醫學院醫管局

延伸閱讀:肺癌年殺3800港人!營養師推介34種食物護肺抗癌 蔥蒜功效超強?

---

相關文章:

33歲柯煒林確診肺腺癌四期 解構肺癌6大早期徵兆 1類人患病風險高20倍

男子成功戰勝4大癌症 健康活過80歲 醫生揭關鍵抗癌之道 附防癌食物

煮食油煙恐致肺癌!公開11種食油發煙點擺脫致癌物 哪種適合煎炸更護心血管?

醫生公開4大癌症幕後黑手 這件事增30倍患肺癌風險 6招養成防癌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