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学院推慢阻肺病精准治疗 结合血液/痰液检测 准确预测发病风险
发布时间:20:30 2025-11-18 HKT
【慢阻肺病】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近日公布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治疗新策略,通过动态监测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值,结合痰液中绿脓杆菌检测,能更准确评估慢阻肺病患者急性恶化风险,这项突破性发现将有助医生制定更个人化治疗方案,推动本港慢阻肺病精准医疗发展。
慢阻肺病是甚么?急性发作可致命
慢阻肺病作为全球及本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素,更对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医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病的主要元凶,长期吸烟会引发不可逆转的肺部损伤,使患者呼吸功能持续下降。除了令人困扰的持续性症状外,慢阻肺病最危险之处在于急性发作。这些突发性病情恶化不仅可能导致患者需要紧急住院治疗,更会加速肺功能衰退,增加死亡风险。因此,预防急性发作、早期检测和精准管理已成为现今治疗的关键目标。


血液/痰液检测成关键 监测更精准
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变化,能有效预测患者急性发作风险;这种类型白血球在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数值波动与病情恶化存在密切关联。现行国际指引仅建议在单一时间点进行测量,但研究显示,比较患者在稳定期与急性发作时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值,若能发现明显波动,则预示著未来病情急促恶化的风险将显著增加。领导研究的临床助理教授郭宏骏医生指,这表明可更精准地预测患者急性发作的风险。
除了血液指标外,检测在风险评估中同样扮演关键角色。研究数据显示,约有1成慢阻肺病患者的痰液中存在绿脓杆菌,这种细菌的出现与急性发作风险上升有直接关联。绿脓杆菌一旦在气道中存在,便可能引发病情恶化。这也提示了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将痰液检测纳入常规评估。
国际指引更新 重视急性发作管理
随著医学研究不断进步,《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引2026版》对患者风险分类标准作出重要调整。新指引明显降低了高风险组别的门槛,从过去要求1年内至少2次中度急性发作或1次重度急性发作,修改为只要过去1年内经历至少1次中度急性发作,即属高风险组。这一修订突显了国际医学界对急性发作管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并提醒医生将任何急性发作纳入治疗考量,早识别高风险患者,有助制定适切治疗策略。
港大医学院团队亦正积极推进慢阻肺病的相关研究,目前更领导一项涵盖8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多中心国际合作研究。这项大型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个人化治疗策略,为不同类型的患者提供最适切的治疗方案。
慢阻肺病为香港第5大杀手 嘴唇呈蓝色是常见症状?
据医管局的资料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是香港第5大杀手病。此外,这疾病亦为本港的医疗服务需求带来沉重负担,2007年慢阻肺病病人的住院日数,占全年总病床使用日数的第3位。慢阻肺病是指呼吸系统经长期破坏引致呼吸道阻塞及收窄,令人体肺部难以呼出和吸入空气,导致缺氧、气喘、咳嗽等症状,甚至影响患者一般日常活动。
慢阻肺病成因/高危因素
以下是导致慢阻肺病的高危因素,请特别注意:
- 长期吸烟
- 长期吸入二手烟
- 空气污染
- 室内污染
- 于工作环境长时间吸入烟尘及化学物
- 先天性抗蛋白质酵素不足,与遗传有关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其发作的诱因。吸烟会降低体内的含氧量,烟油或其他燃点香烟时产生的化学物质会损害肺部组织和引致呼吸道发炎。在全球的慢阻肺病死亡人数当中,40-73%与吸烟有关。当前吸烟者和曾经吸烟者比起从不吸烟者,患上慢阻肺病的机会率为3.5倍及2.9倍,从而证明了吸烟的风险。
慢阻肺病常见症状
慢阻肺病常见的症状包括:
- 长期咳嗽
- 多痰
- 气促,运动时情况恶化
- 呼吸困难
- 体力及活动能力下降
- 嘴唇、手、脚呈蓝色(出现缺氧情况)
慢阻肺病早期患者病征不明显。随著肺功能日益受损,中、晚期患者会出现气促、活动能力下降甚至缺氧的情况。患者的肺部组织及功能受损后不会复原,因此慢阻肺病并不能根治。治疗方向主要是帮助病人控制病情,减低患上并发症风险。
延伸阅读:肺癌年杀3800港人!营养师推介34种食物护肺抗癌 葱蒜功效超强?
---
相关文章:
33岁柯炜林确诊肺腺癌四期 解构肺癌6大早期征兆 1类人患病风险高20倍
男子成功战胜4大癌症 健康活过80岁 医生揭关键抗癌之道 附防癌食物
煮食油烟恐致肺癌!公开11种食油发烟点摆脱致癌物 哪种适合煎炸更护心血管?
医生公开4大癌症幕后黑手 这件事增30倍患肺癌风险 6招养成防癌体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