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褲破爛才更換?研究揭清洗後仍殘留糞便惡菌 醫生公開更換黃金時機

更新時間:16:30 2025-11-07 HKT
發佈時間:16:30 2025-11-07 HKT

【內褲/底褲/泌尿道】很多人以為內褲與其他衫褲鞋襪一樣,可以穿到破爛穿洞再更換,然而這節儉的習慣其實可能危害健康!有研究指,內褲即使經過清洗仍會殘留糞便微粒,相當於幾百萬個大腸桿菌,嚴重更會引起泌尿道感染、影響生育能力等,成為私密處反覆感染的「隱形殺手」。

底褲破爛才更換?研究揭清洗後仍殘留糞便惡菌

重症科醫生黃軒近日在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內褲其實比大家想像中更髒,千萬不要過份節儉而不勤換。美國一項微生物學研究針對家庭洗衣過程進行分析,發現以下驚人結果:

研究有何發現?

  • 在使用洗衣粉、正常洗滌程序下:每件內褲等貼身衣物平均殘留0.1g糞便微粒
  • 殘留物檢測出:大腸桿菌(E. coli)、腸球菌(Enterococcus spp.)、金黃葡萄球菌(S. aureus)
  • 污染源頭:洗衣機內桶壁成為細菌溫床,導致乾淨衣物2次感染

他解釋,這代表即便清洗後的內褲仍殘留糞便顆粒,相當於幾百萬個大腸桿菌殘留在內褲纖維間,導致私密處反覆搔癢、感染、甚至誘發泌尿道炎症。

舊內褲易成惡菌溫床 定期更換免被感染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舊內褲的細菌密度驚人:

  • 舊內褲(使用超過1年)細菌密度達新衣的8-10倍;洗衣時水溫不足、纖維老化、殘留皮脂與分泌物,使細菌在纖維孔隙中「定居」。
  • 使用超過一年的棉質內褲,每平方公分殘留10²–10³ CFU/cm²的細菌;研究人員指這已屬「貼身培養皿」的程度。

研究者建議,即使經常清洗仍難以確保衛生安全,建議定期更換貼身衣物,防止腸道菌與皮膚菌交叉感染。

內衣褲黃金更換期為3至6個月

黃醫生指,根據日本婦產科醫學會與日本感染症學會的聯合指南列明,女性貼身衣物(特別是內褲與內衣)的「黃金更換期」為:

  • 內褲使用壽命:3-6個月,建議每3-6個月更換貼身衣物
  • 關鍵原因:長期使用纖維吸附皮脂與分泌物,清洗難以徹底除菌
  • 健康風險:易導致念珠菌陰道炎與細菌性陰道炎復發

如果超過3-6個月「黃金更換期」,內衣褲的纖維彈性下降、細菌易附著,即使高溫清洗也難以完全滅菌。

內褲有甚麼健康風險?

不同性別的健康風險:

女性風險 男性風險
  • 陰道環境偏酸(pH 3.8–4.5)
  • 長期潮濕易引發念珠菌感染
  • 溫度過高影響睪丸溫控
  • 緊身不透氣內褲可能影響精子活力

內褲質料如何選擇?透氣/吸濕是關鍵

黃醫生提醒,內褲要每天換、3–6個月汰舊換新,不要穿到破才換;清洗時要用60°C以上熱水,再由陽光曝曬,才可有效殺菌。內褲質料選擇重點:

可選內褲質料 忌選內褲質料

莫代爾(Modal)或純棉混紡

  • 透氣又吸濕

尼龍與聚酯纖維:

  • 不透氣,細菌易繁殖

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會影響健康嗎?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大腸桿菌是一種常見於人類和溫血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大多數大腸桿菌菌株都不會造成傷害,但某些菌株,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則能產生強烈毒素,並可引致嚴重的食物傳播疾病,可透過糞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O157:H7大腸桿菌是與公共衞生有關的最重要的血清類型。其他血清型的菌株,例如O104:H4大腸桿菌亦可引致嚴重疾病和爆發。

而金黃葡萄球菌可存在於一些健康人士的鼻腔內和皮膚表面。此類帶菌者是沒有病徵的。但是,該病菌偶爾會引起疾病,包括皮膚、傷口、尿道、肺部、血液感染和食物中毒。

至於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是一種對甲氧西林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細菌株,對多種常用的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一般可引致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如膿疱、膿瘡、膿腫或傷口感染。感染部位會出現紅腫、觸痛或流膿,嚴重可致敗血病、肺炎或壞死性筋膜炎等。

延伸閱讀:內褲1年後含逾萬抗藥性惡菌?暖水清洗更乾淨?醫生教5步驟清洗

資料來源:重症科醫生黃軒衞生署

---

相關文章:

專家揭5大洗衣習慣超錯 恐越洗越骯髒多菌!

7日不換床單100萬隻塵蟎爬身 恐引發4大疾病可致命

泌尿道感染|一種食物減少感染機率 營養師教5原則助快速恢復

常忍尿穿緊身褲恐腎衰竭喪命 專家教8招保護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