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不單是情緒病?港大證與心臟病糖尿病死亡相關 及早治療可降3成死亡率
發佈時間:13:12 2025-10-24 HKT
【抑鬱症/情緒病/精神疾病/精神健康】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精神醫學系近日發表一項全球抑鬱症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死亡風險比非抑鬱者高一倍,自殺風險更高接近10倍,而且亦與心臟病、糖尿病等死亡風險有關聯。這項涵蓋逾全球逾1000萬名抑鬱症患者及近28億對照者的研究顯示,若能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抑鬱症患者死亡風險可大幅下降3成。
自殺風險近10倍 與心臟病/糖尿病死亡相關
這項由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領導的研究,綜合分析了全球268項隊列研究,包括美國、英國、中國(包括香港)、新加坡及韓國等地超過1,000萬名抑鬱症人士的數據;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權威期刊《世界精神醫學》。
【同場加映】抑鬱症17種症狀/先兆
研究有何發現?
- 抑鬱人士整體死亡風險較非抑鬱人士高1倍
- 自殺風險接近10倍
- 抑鬱人士因心臟病、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及癌症等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顯著上升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張頴宗教授指出,抑鬱症與多種自然死亡原因存在關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煙、缺乏運動、不良飲食,以及對自身健康管理不足,都可能加劇風險。
抑鬱症確診首半年最危險 年輕女性死亡風險高
研究團隊更發現,抑鬱症確診後的5年內,死亡風險有明顯波動,顯示早期介入最關鍵:

關鍵時間點:
- 確診後首180天:死亡風險最高,為非抑鬱人士的11倍
- 25歲以下的抑鬱女性:整體死亡風險約為非抑鬱人士的6倍
- 25歲以下及60歲以上人士:自殺風險分別達10倍及13倍
抑鬱症亞型:
- 帶有思覺失調症狀的抑鬱患者:死亡風險高出61%
- 難治型抑鬱患者:死亡風險高出27%
藥物治療效果顯著 可降死亡風險
張教授強調:「抑鬱症不僅是情緒障礙,更是重大公共衞生議題。值得慶幸的是,這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及時適切的治療能拯救生命。」團隊認為抑鬱人士若能及早接受有效治療,可顯著降低其死亡風險。治療包括:
- 抗抑鬱藥:整體死亡風險下降約20%
- 腦電盪療法:死亡風險下降近30%
- 患有身體疾病的抑鬱人士:抗抑鬱藥物效果更顯著,死亡風險下降30%
全球3.32億人受影響 及早識別最重要
抑鬱症影響全球超過3.32億人(佔人口4%),對精神及身體健康均有深遠影響。張教授補充:「無論地區或發展背景,抑鬱症都是社會的沉重負擔。早期識別、持續治療及整合支援對協助患者康復及延長健康壽命至關重要。」研究團隊呼籲社會大眾、醫護人員及決策者共同關注抑鬱症的嚴重性,並積極推動早期識別與介入。
資料來源:港大醫學院
延伸閱讀:4大飲食習慣大腦健康大不同!研究揭愛吃這類食物 中風抑鬱風險最高
---
相關文章:
30多歲女嚴重抑鬱出現7重人格 精神科醫生陪伴10年耐心整合:如一命換一命|醫生專訪
吃三文魚牛扒可減壓改善失眠?營養師推介17種色胺酸食物 改善心情助安睡
半數港人恐受輕度抑鬱/焦慮困擾 專家教用4款手機APP自救 1個月改善症狀
喝茶好處|飲2種茶可提升腦部能力 更可預防抑鬱症!研究揭6大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