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不单是情绪病?港大证与心脏病糖尿病死亡相关 及早治疗可降3成死亡率
发布时间:13:12 2025-10-24 HKT
【抑郁症/情绪病/精神疾病/精神健康】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精神医学系近日发表一项全球抑郁症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比非抑郁者高一倍,自杀风险更高接近10倍,而且亦与心脏病、糖尿病等死亡风险有关联。这项涵盖逾全球逾1000万名抑郁症患者及近28亿对照者的研究显示,若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抑郁症患者死亡风险可大幅下降3成。
自杀风险近10倍 与心脏病/糖尿病死亡相关
这项由港大医学院精神医学系领导的研究,综合分析了全球268项队列研究,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包括香港)、新加坡及韩国等地超过1,000万名抑郁症人士的数据;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权威期刊《世界精神医学》。
【同场加映】抑郁症17种症状/先兆
研究有何发现?
- 抑郁人士整体死亡风险较非抑郁人士高1倍
- 自杀风险接近10倍
- 抑郁人士因心脏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癌症等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显著上升
港大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系主任张颕宗教授指出,抑郁症与多种自然死亡原因存在关联,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以及对自身健康管理不足,都可能加剧风险。
抑郁症确诊首半年最危险 年轻女性死亡风险高
研究团队更发现,抑郁症确诊后的5年内,死亡风险有明显波动,显示早期介入最关键:

关键时间点:
- 确诊后首180天:死亡风险最高,为非抑郁人士的11倍
- 25岁以下的抑郁女性:整体死亡风险约为非抑郁人士的6倍
- 25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士:自杀风险分别达10倍及13倍
抑郁症亚型:
- 带有思觉失调症状的抑郁患者:死亡风险高出61%
- 难治型抑郁患者:死亡风险高出27%
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可降死亡风险
张教授强调:「抑郁症不仅是情绪障碍,更是重大公共衞生议题。值得庆幸的是,这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及时适切的治疗能拯救生命。」团队认为抑郁人士若能及早接受有效治疗,可显著降低其死亡风险。治疗包括:
- 抗抑郁药:整体死亡风险下降约20%
- 脑电荡疗法:死亡风险下降近30%
- 患有身体疾病的抑郁人士:抗抑郁药物效果更显著,死亡风险下降30%
全球3.32亿人受影响 及早识别最重要
抑郁症影响全球超过3.32亿人(占人口4%),对精神及身体健康均有深远影响。张教授补充:「无论地区或发展背景,抑郁症都是社会的沉重负担。早期识别、持续治疗及整合支援对协助患者康复及延长健康寿命至关重要。」研究团队呼吁社会大众、医护人员及决策者共同关注抑郁症的严重性,并积极推动早期识别与介入。
资料来源:港大医学院
延伸阅读:4大饮食习惯大脑健康大不同!研究揭爱吃这类食物 中风抑郁风险最高
---
相关文章:
30多岁女严重抑郁出现7重人格 精神科医生陪伴10年耐心整合:如一命换一命|医生专访
吃三文鱼牛扒可减压改善失眠?营养师推介17种色胺酸食物 改善心情助安睡
半数港人恐受轻度抑郁/焦虑困扰 专家教用4款手机APP自救 1个月改善症状
喝茶好处|饮2种茶可提升脑部能力 更可预防抑郁症!研究揭6大功效

















